「跨欄王子」陳傑,堪稱台北世大運中華田徑代表隊的指標性人物。雖然過去幾年在奧運、亞運及世大運等國際賽事上的成績並不如預期,但今年陳傑帶著比往年更成熟且截然不同的心態,來面對台北世大運,希望以地主身分,留下精采一戰。
父親是跨欄國手的陳傑,從小就與田徑結下不解之緣。雖然直到國中時,田徑對於他來說都還屬於玩票性質,導致他在參加台中田徑名校大甲高中的體育班招考時,勉強以吊車尾上榜。
不過上榜可不只是運氣,並未埋沒陳傑在田徑場上的天分。在啟蒙恩師孫念祖帶領下,陳傑就在接受正規田徑隊訓練不到一年的情況下,於97學年度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上與隊友在4×400公尺接力賽項目摘下銀牌,開啟他國內賽事「常勝軍」之路。
史無前例9連霸
高中3年加上大學、研究所7年中,陳傑共在全中運與全大運囊括了27面金牌,且從高二開始,他只要在男子400公尺、400公尺跨欄以及4×400公尺接力項目出賽皆以金牌成績作收,寫下史無前例的9連霸紀錄。 不過,國內賽事的傲人成績,也轉化成國人對於陳傑在國際賽上的期盼與壓力,2014年仁川亞運陳傑帶著各界的奪牌期望出賽,雖然預賽他就跑出總成績第3名的成績,不過也因為自我壓力過大,導致決賽發生失誤,最終以51秒10的成績僅排名第5名。
失速亞運 心理素質成罩門
「仁川亞運那一次,在美國訓練很久,而且上半年狀況都還不錯,加上那時候很多人都說台灣很久沒拿到金牌,所以想說要拚一下。」回憶起3年前首度挑戰亞運時陳傑說:「不過那時候自己心理素質還不夠,預賽總排名第3後,就開始想說搞不好有個銅牌,再拚一下說不定有個銀牌,幸運一點說不定是金牌,就有雜念出來,不過決賽時沒有承受住這些壓力,導致發生一些失誤、成績沒有很好。」
仁川亞運的挫敗,讓陳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面對比賽的心態。加上在幾次赴美移訓與其他國好手的交流後,讓他了解到比賽的關鍵:不在獎牌,而是在於挑戰自我。陳傑回憶:「那時候看到一個運動選手的專訪,他提到,即使今天拿了最後一名,但如果破了個人最佳成績也應該感到開心,才慢慢了解成績的意義大於名次,有了成績就不用擔心名次這個道理。」
目標 自己定義
在轉換個人心態後,陳傑也慢慢學會了與自我壓力和社會期待的相處方式,並用更開闊的心胸,去面對人生接下來的每一場比賽。「以前也會覺得,為什麼到大比賽就會跑不好?但誰會不想在比賽跑好?我很努力在練習,只要真盡自己最大努力,是我的就是我的,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定義你,或是逼自己要去得到什麼樣的成績。有目標是好,但心胸要很開闊的去面對這個目標,不能只想著要金牌。」
今年25歲的陳傑,不論是在場上的比賽心態、技術和各方面表現,都處在選手生涯的巔峰。且在場外,他更不吝與學弟妹分享經驗值,扮演心靈導師的角色:「或許他們現在還聽不進去,以前我在他們這個時候,張銘煌學長也是這樣跟我講,但我也聽不進去。經過一些比賽歷練之後,才會去領悟這些東西,但我還是會繼續跟他們講,如果他們能在這個年紀就懂這些,不是也不錯?」
不留退路 堅持選手路
2017台北世大運,將是陳傑以學生身份參加的最後一屆賽事,與上屆光州世大運時相比,這次他不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都做好最佳準備。 而且對於離開學校後的田徑路,他也更篤定:「雖然說未來的規劃還是要做,但如果現在還能規律的訓練,我也會堅持下去。」陳傑強調。
包括明年雅加達亞運、以及3年後的東京奧運,都還在他的目標清單中:「很多人都建議我要為了未來工作做準備,可能因為我去過國外,就會想說為什麼我才正值巔峰,就要去考慮到退路?雖然工作是一輩子的,但如果我現在去工作了,那我會不會後悔當年沒有堅持下去?我仍希望,在自己的田徑道路上,全力以赴。」
TEXT:DR.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