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跆拳道品勢世錦賽青少年組的金牌得主──李婕瑜
熟悉李婕瑜的人會叫她小美,在訪問前我不禁好奇,這個無跡可尋的綽號究竟從何而來?小美只說她出生時就被這麼叫。
與小美一同受訪,同時也是品勢國手的堂姐李映萱則補充:「就是小美冰淇淋,小美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叔叔在小美還有沒名字前就取好這個綽號,至於為什麼是小美冰淇淋的小美,我也不知道。」李映萱兩手一攤,看來連她也無法猜想到小美的爸爸在想什麼。
這種有些無厘頭,或者說有點鬼靈精怪的性格,小美本人倒是完美的遺傳自父親。在跆拳道館長大的小美,是家族中的老么,由於同輩的哥哥姐姐都在道館練習,所以小美從3歲開始就在道館玩。
與自己競爭,才是品勢之道
這間道館是小美的伯父所開,小美說:「一開始就是去那邊玩,然後玩一玩、踢一踢就有一些成就感,加上身邊很多哥哥姊姊跟朋友都是在道館練習,所以就慢慢開始投入練習。」
跆拳道有分對打與品勢兩種項目,雖說名字都是跆拳道,但實質內容上卻是大相逕挺:對打比較偏向像是格鬥搏擊的競技項目;品勢則是較像武術套路及體操,只是改用跆拳道的方式呈現。
品勢在台灣是新興項目,大約2013年開始才陸陸續續舉辦不少賽事,也有許多在國際上踢出好成績的台灣選手;而相比上一批品勢國手大多是由對打轉項,年紀較輕的小美,剛開始踏入正式訓練,就是從品勢開始練起。
不過體型略微嬌小的小美,小時候還是有參加過對打的比賽:「那時候因為很瘦,所以還蠻吃香的,不過小時候也很怕對打的氛圍。」從小在道館長大的李婕瑜,看到教練對於練對打的哥哥姐姐較為嚴格的訓練,也讓小美從小就對對打有莫名的恐懼。
但這不代表著小美害怕吃苦或者討厭競爭,小美只是單純的更喜歡品勢與自己競爭,踢出完美表現後的成就感,而身兼小美助教的堂姊李映萱說:「小美在品勢的訓練中是相當認份的,甚至比同年齡層的選手更加吃苦耐勞。」
用加倍努力來彌補劣勢的品勢地才
有著在品勢上獲獎無數堂姊李映萱指導,且在道館長大,不少人認為在這種得天獨厚環境下的小美,一定是位能贏在起跑點的天才型選手,但現實總與想像有所落差,關於天賦,小美可能還比不上身邊的任何一位同儕。
「我從小筋就超硬,我記得我小時候去道館,每天拉筋每天哭,那種哭不是害怕或者什麼的,就是單純的痛到哭、痛到眼淚流出來。」比起同期的訓練夥伴,小美的筋特別硬,加上身材瘦小,剛開始比賽的小美從沒嚐過冠軍滋味:「或許聽起來是炫耀,但在品勢中太瘦反而是一種劣勢,如果你瘦到像竹竿一樣,力量的表現就會有所差距,即便沒有任何失誤,但在評分上就會偏低。」
雖然身邊不乏高手指導,但小美卻始終只能拿到第二、第三名;加上國中開始有團體比賽,小美始終覺得自己是團體中的花瓶:「可能連花瓶都當不了,因為其他隊友更漂亮哈哈哈」小美打趣的說。
不斷的與冠軍擦肩而過,導致自信心蕩然無存,再因自信心不足,影響場上表現,這樣的惡性循環直到國三那年才有所改變。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老二哲學
2016年,當時國三的小美經歷了前兩年全中運賽事的失利:「我那時候就想說這是國中最後一次比賽了,不想再只是陪踢,因為我國一是第四、國二是第二,加上同校國一的學妹也有出賽,但她同時也是我團體賽的隊友,心情就很複雜,就特別不想輸她。」
所以小美到底是如何在團體賽與個人賽之間將心態轉變呢?小美說:「我在比賽前是把重心放在團體項目上的,因為當時跟我搭配的都是我的學妹,她們年紀都比我小,如果我不主動去引導她們的話,她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不過這種無心插柳的心態,反而讓小美在個人品勢上表現更加亮眼,最終拿下個人賽金牌,小美說:「我還記得個人比完才比團體,個人賽輸給我的學妹就一直哭,我那時候就覺得,我團體要幫學妹拿回來,所以更加專注在團體賽事上。」
這位學妹叫蔡羽涵,她是2015年亞洲少年錦標賽個人與團體的雙金牌,同時還是賽會
MVP,比小美還小兩歲的她,完完全全就是典型的天才型選手,與小美是兩個不同的極端。
也或許是學妹蔡羽涵的入學,讓小美在心境上有所轉變,發覺自己不能在屈居第二,最終小美在國三那年拿下了全中運品勢個人與團體賽事的雙金牌。
而這次全中運對於小美來說也是讓她有突破性成長的一個關鍵點:被迫面對隊友成為對手的處境、從贏不了的瘋狂訓練到苦盡甘來的金牌加冕,一切的一切對於小美都有如醍醐灌頂,強迫著小美必須提早用更成熟的心態來面對品勢的一切。
如果單就外表,身材嬌小的小美就是個小妹妹,穿上高中制服的她,更是洋溢著青春無敵的氣息。你無法想像的是,這樣一位嬌滴滴的小女生,竟已經歷過那些一般人可能得花幾十年才能領悟的煎熬與掙扎。
正因為天分不足、也正因為始終無緣冠軍,才讓小美懂的何謂訓練的重要、何謂心態的建立與養成,這樣的「老二哲學」,正是小美能夠破繭而出的關鍵。
品勢精靈的蛻變
但國三的蛻變,並不意味著小美在從此之後的賽事都無戰不勝,相反的,小美仍很容易受到一點點的失誤與挫折影響,不過勝敗乃兵家常事,真正讓小美與眾不同的,是她面對低潮、面對失敗的心態。
「高二的全中運就超級挫折,個人僅有第五名,加上團體人數不足沒有報名,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的一年。」那年正巧是台北世大運,身邊所有的哥哥姊姊們都前往高雄國訓中心訓練,同時高二升高三的小美,面臨到未來升學與發展的的十字路口。
「那時比賽沒有成績,又加上一直被逼問以後要做什麼,就會很想逃避。」不過小美說,這也是大部分在台灣的運動員,都會面對的情況。高中畢業後若還想堅持體育這條路,就必須有堅定的意志與決心,尤其是冷門運動項目的選手。
有著豐富的賽事經驗的小美,知道自己正面臨著必須好好面對的低潮,她說:「我是很容易鑽進自己的小圈圈裡出不來的人,但我知道我必須主動踏出,用正向的方式去看自己的比賽,並從中找回信心且維持訓練,因為付出的汗水不會騙人!」
「只要有足夠的訓練,妳在場上就不會差到哪去!」這是小美在2017年面對低潮時,最常告訴自己的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做得到的。而最終,在2018年的世錦賽,小美奪下金牌。
「我覺得這次世錦賽,我特別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覺,不要想著我在比賽,而是專心把比賽前模擬的動作完整呈現。」也因為這次的金牌,讓小美漸漸躍上新聞版面,大家也漸漸知道有這麼一位破繭而出的新星。
不過面對成名、面對未來,小美只說了一句:「用平常心去看待。」
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深刻的道理
「平常心」說起來簡單,但要做到面對任何事都用平常心看待,卻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與經驗。而不到18歲的小美,卻已經是歷經風霜、經驗豐富的運動員,談到未來,小美說:「當然就是繼續比賽,想拿下更多的金牌。」
在心態上相當成熟的小美,談起目標卻顯得單純又直接,或許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大多把運動員分類在不會讀書的那一端,但用二分法來評斷這些運動員,是相當不合邏輯、也不合理的。
小美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她用成熟去面對低潮、用純真去追逐夢想,平常鬼靈精怪的小美,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笑聲,但談起訓練卻是一點也不馬虎。小美自己也說:「我覺得我角色切換蠻好的,比賽、訓練的時候很成熟,但平常還是跟一般高中女生一樣。」
知道自己的目標與追求,小美並沒有一刻對於自己選擇品勢感到後悔過──「熬過不能選擇的時候,才能選擇想要的生活。」──這是小美在訪問最後說出的座右銘,或許我們熟知的運動員,都比我們想像承受著更多壓力與苦楚,但也因為這些壓力與苦楚,才能讓他們真正的破繭而出、突破自我!
TEXT:Gibbon / PHOTO: Honda Yau / DESIGN: Ruth Y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