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女大十八變,23歲的羽球天后戴資穎卻多了一變。她最近一年來變瘦、變髮、變活潑、變漂亮、變得更小女人,而且球風也為之丕變。
這種球路上的轉變,似乎都是因登上球后寶座伴隨而來的壓力。也因為應變有道,讓她成功登上2017年法國羽球公開賽女子單打后座,終結了半年來的超級系列賽冠軍荒。
小戴是靠2016年11月下旬的香港公開賽女單冠軍躍居世界排名第一,在此階段前後她以手法多變著稱,尤其靠著手腕和小臂的轉變,指東殺西,宛若魔術境界。
她最典型的欺敵策略就是作勢打直線放短,等對手起動腳步之後,又瞬間改變球路,改推對角長球,對手被騙不說,因為多次二度起動,很容易受傷,而且體能消耗異於一般,所以跟戴資穎打球,多數均因體能不堪負荷落敗。
曾經高居世界第一,並在2012年倫敦奧運獲得女單銅牌的印度女將塞娜就嘗盡了苦頭,從2014年11月香港公開賽,至2016年4月馬來西亞公開賽,吞了6連敗,即受制小戴迷幻拍法,動輒得咎,甚至不會打球。「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羽球評論員奈克(Shivani Naik)就說,當塞娜遭遇小戴時,覺得不舒服,無法享受打球的樂趣,終致兵敗如山倒。
2013年小戴曾赴印度參加其國內聯賽,曾近距離觀察小戴的教練Aravind Bhat認為,小戴手法多變,出拍前一剎那仍無法預判,跟她打球太累了。
但2017年以前的小戴也並非無懈擊,她雖然手法變幻莫測,獨樹一格,卻也常陷入脫韁野馬的困境,常因失誤過多,助長對手氣焰,輸球多半是非受迫性的失誤所致。國內資深球評廖志乾評說,小戴每局的失誤如果在10次以內,贏球的機會高達九成以上,因為小戴的對手中,幾乎無人致勝球比她多。「輸球不是因為對手戰勝她,而是敗給自己。」英格蘭籍世界羽聯首席評論員Gillian Clark女士也讚美小戴,說她的球常讓人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充滿了智慧。
小戴技術全面,讓人會心讚嘆的表現是從2016年香港公開賽,到2017年印尼公開賽第二輪,她的技術、戰績,達到生涯新高。
這階段她締造了27連勝, 34勝1敗,展現了變瘦之後靈巧的步伐和輕盈快速的身手,速度快,變化多,穩定性是其特點,成為超級羽球系列賽自2007年推出以來,女單最輝煌的戰績,也連拿2016香港、年終總決賽和2017年全英、馬來西亞、新加坡、亞錦賽六個大賽冠軍,使她世界第一的寶座穩若磐石,此時順利進化為小戴2.0。
然而印尼公開賽八強敗給泰國世界排名第14的金達蓬,小戴中斷了跨季27連勝成了轉捩點,她的麻煩是第三局一度17-15領先,看似勝券在握,卻被對手連得6分,反勝為敗。對球后而言,面世界前10以外的選手,決勝階段遭逆轉,是心理和身體狀態缺乏能量的反應。小戴自己內心應該清楚,如果是傷病問題造成體能下滑,屬短暫的麻煩;如果是打法被掌握,則是長期的利空,當另闢蹊徑,尋求突破。
所謂月盈則虧、亢龍有悔,凡事皆然。眾家好手、教練在小戴登峰造極之際更仔細研究其球路,攻其破綻,乃兵家常事。小戴前進之路受挫,便開始尋求轉變。她收斂起行之有年迷幻拍法,改和對手打後場為主的拉吊和速度戰,然而幾次變化拍法為對手洞悉,效果不彰之後,便信心漸失,甚至不再使用所謂的迷幻拍法。包括澳洲和日本兩大超級賽,她都因傷病缺席,連得六大賽冠軍的氣勢,如煙消雲散,近年來對小戴超級系列賽表現深入觀察的廖志乾也提出針砭之道。
「如果沒有二次手法的變化,就失去了小戴原來的風格,她打球也不快樂。因為速度打不過泰國一姐依瑟儂、奧運金牌馬琳、奧運銀牌辛度,打拉吊不如世錦賽冠軍奧原希望和爆發力特強的山口茜,我敢說如果沒有戴氏手法,她只稱得上一流高手,球后地位恐將不保。」10月下旬丹麥公開賽準決賽,小戴不敵依瑟儂,她的迷幻拍法幾乎匿蹤,體能也無法成為優勢,淪為隱形球后,便佐證小戴如今的困境。
「雖然各路人馬研究戴氏手法已相當透徹,如果我是教練,還是會回歸多變的戴式球風,緃使失誤重現也要嘗試,只要球路角度再加調整改變,我相信一旦成功進化,邁入小戴3.0後,必將再次衝擊羽球女單的世界格局,小戴的球后寶座也才坐得更穩當。」
廖志乾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羽球頂尖賽事只有不斷地變,並觀察變項,操控變數,而非被變數操控,才能生存。「簡單說,不要被對手抓到回球的方向,才不喪失主動,這不只是技術,也是心理戰。」在本屆法國公開賽女單八強打敗泰國一姐衣瑟農,又於決賽中大破日本山口茜, 戴氏迷幻拍法重現江湖,正是蛻變成功的最佳表現。
TEXT:黃佑鋒,PHOTO:badmintonphoto / Tai Tzu Ying / nsideTheGames / First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