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大撈銀子,得利於美其名的當代顯學全球化。全球化之名彷彿正義雄師,所到之處,望風披靡,長驅直入。
NBA的全球化起步很早:包括1978年推動的NBA與歐洲球隊對抗賽、1984年開辦海外熱身賽、1990年海外季賽繼之而起,1992年夢一隊進軍奧運、在選秀會上大量指名非美國本土的外援、2001年NBA和國際籃總(FIBA)共同成立無疆界籃球組織(Basketball Without Borders),都是一步一腳印,有聚沙成塔,涓滴成流的功效。
2001年起並藉由PeacePlayers International組織,派遣NBA球星在南非、中東、塞浦路斯、北愛爾蘭等地進行兒童及青少年籃球推廣教育,並在成熟的市場成立NBA分公司、開設NBA商店。
NBA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和行銷手法擄獲人心,她既是關懷人道的運動組織,也像星光熠熠的好萊塢,是籃球天地的麥加,更是籃球愛好者模仿寄情卻又仰之彌高的偶像,讓人苦戀,又讓球迷緊密聯繫。
不過,NBA較披頭四和上帝更受歡迎的主因,則拜時代進步之賜,搭上衛星電視崛起與網際網路四通八達的便車,舉凡NBA的一點一滴、球員的風吹草動均毫無時差深入全球各角落,成為體育新聞的甜心。
NBA乃憑藉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技藝,取得全球為腹地的制高點,正如美國的航母戰鬥群,無處不是其施展拳腳之地。其全球化的第一步是透過電視轉播撩撥觀眾熱情,包括結合娛樂和競技的扣籃和三分球大賽等做為開路先鋒,然後以打造實境的方式,把五光十色技藝頂尖的美式籃球,全盤從美國本土搬到全球各地上演,滿足觀眾的好奇。甚至在球季結束後,配合廠商的宣推,遣派球星走訪,與球迷近距離互動,為下個球季的熱情繼續保持能量。
每年NBA球季展開,熱身賽和季賽海外出擊,都是全球化的動力。2017-18球季3場季賽在墨西哥和英國,2場熱身賽在中國,這是連續六個賽季在中國推出的第12場NBA熱身賽,同時段其他國家僅6場,中國市場成為NBA海外的金窟已沛然成勢。2004年至今已有14支NBA球隊到中國打熱身賽。
30多年來NBA海外熱身賽已達71場,海外季賽27場,每一場都是精心設計的全球化橋段。為了鋪路搭橋,中國的騰訊網甚至成了NBA媒體夥伴,2017年5場NBA總冠軍賽,共吸引1.9億人次收視,既為NBA全球化推波助瀾,也是NBA全球化的鐵證。2016年來自福建的蔣立章買下灰狼隊5%股權,創下中國人擁有NBA球隊的先例,其內在精神繫乎「讓利」兩字,也可被視為全球化的一環。
美國本土NBA電視轉播權利金的大幅提升,與全球化互為表裡,相輔相成。1984喬丹加入NBA的第一年,TBS和NBA簽訂2年2000萬美元電視轉播權利金,隨著喬丹的威名遠播,1988~89球季,電視轉播權利金已達4億美元。1990年起更把有線和無線電視轉播權利金分開標售,分別獲取4年6.01億和2.75億。
2016-17球季起聯盟和ESPN及TNT簽下九年240億美金的天價轉播合約,平均每年26.6億,是前一年9.3億的近三倍。2017年NBA總冠軍賽以49種不同的語言向215國放送,所到之處比聯合國的會員國還多,影響力更不在話下。2017-18,NBA總計有來自37國、101位外援,也助長了各外援國球迷對NBA的關注。例如來自中國的姚明和澳洲的Ben Simmons 分別在2002年及2016年成為NBA選秀狀元,無形中也成了NBA全球化隱形推手。
雖然NBA在全球各地的電視轉播權利金收入至今仍是最高機密,卻可以想見與美國本土同步飆漲,至少再入帳10億美元。
電視轉播權利金的節節高升,最直接受惠的便是NBA的主人翁球隊及球員。1994年灰狼隊老闆Glen Taylor只花了8840萬美元,就買下灰狼隊大部分股權,如今灰狼隊市值雖在NBA排名倒數第二,仍高達7.7億,24年上漲近10倍。平均每隊也達13.6億,其利潤之高,超過對房地產跟股票的投資。
市值大增所本的是電視轉播權利金,以及球星的身價、贊助、門票、場館增值,以及各種商品的開發等。市值最高的紐約尼克隊,因消費水平和地利之助,縱使超過40年沒拿過總冠軍,市值仍達33億,約合台幣1000億。
如果說NBA前任總裁 David Stern是訂定全球化路線的總工程師,喬丹則是打開國際市場的發動機。Stern與喬丹都在1984年登上NBA舞台,當時NBA還是賠錢貨,23隊全部市值加總僅1550萬美元,與今日408億錢淹腳目的盛況有若雲泥。
在球員工會虎視眈眈下,球隊賺錢當然得讓打工的球員利益均霑,第一個鬆綁點便是球隊薪資上限大幅上升。在電視轉播權利金大漲的2016-17球季,球隊薪資上限便從前一年的7000萬飆至9410萬,為推動薪資上限制施行32年來首次上漲10%以上,達800萬元,本賽季更漲至1.01億美元。
2015年才加盟太陽隊的Devin Booker,短短兩年的NBA生涯已晉升為球隊一哥,有如30年前公牛隊的喬丹,2019年23歲時就可以獲得5年1.56億美元續約,2019-20年薪可領2700萬,為30年前喬丹的12倍,是全球化受益者的代表。
飛人喬丹在公牛隊最後兩年(1996-98)成為NBA史上第一位年薪突破3000萬美元的球員,這是他從棒球小聯盟重返籃壇後,公牛隊對這位無可取代的天王巨星給予的回報。
喬丹1988年的合約僅8年2500萬,這還是他前一年囊括季賽、明星MVP、最佳防守球員、得分王四大獎後在合約上的優待。總計喬丹職業生涯前13年的薪資總額僅3000萬,還不及在公牛隊最後兩年的6630萬。
日本雖非籃球強權,但卻是NBA全球化的踏腳石,對日本的測試,是NBA邁向全球市場的風向球。NBA第一場海外季賽便是1990年在日本澀谷區的東京體育館舉行,直到2002-03球季,共有12場日本海外季賽,成為美加之外季賽場次最多的國家。
穩住日本後,NBA接著以熱身賽方式轉進中國大陸,耕耘十餘年有成,中美也藉由共同的語言籃球,降低不少意識型態的對立。隨著中國市場逐漸成熟,NBA目前已著手開發全球第二大市場印度,並在2017年夏天由總冠軍賽MVP勇士隊杜蘭特擔任拓荒先鋒,印度熱身賽不久也可望登上舞台。一旦中、印兩國都成了NBA的市場,兩國近30億人口,將成為最堅強的「先發」消費後盾,屆時NBA一年總收入突破200億美元更輕而易舉。
手機收看節目以及新的廣告置入模式為大勢所趨,也被目光犀利精準的NBA牢牢掌控。2017年10月NBA把從事網路經營的日本樂天集團納為全球市場合作伙伴,又創下另類日本第一。NBA總裁Adam Silver為此特別飛往東京,和樂天CEO三木谷浩史簽訂四年2.25億合約,日本球迷從2017-18賽季起,可經由NBA.COM或NBA行動應用程式直接觀賞比賽,不必再透過日本國內的頻道。
另一方面樂天集團也順勢操作,反搭NBA全球化列車,和最受歡迎的衛冕軍金州勇士隊簽訂為期三年,一年2000萬美元的球衣廣告合約,讓樂天的企業標誌和名稱Rakuten出現在勇士隊的球衣,這項露出相當樂天集團在電視、社群媒體、電玩遊戲等花費3200-3700萬美元的廣告費,雙方同蒙其利。
樂天還爭取到勇士隊的練習球場更名為「樂天表演中心」、取得勇士隊電子商務代理、旗下的Ebates網站成為勇士隊的官方購物平台等。以樂天集團一年70億美元的盈收,又涉足日本職業足、棒球隊的經營,雙方的合約可謂門當戶對、珠聯碧合。勇士隊行銷主管Chip Bower似乎也對合約相當滿意,打趣說「樂天的標誌有如勇士隊的徽章而非補丁。」
事實上,已有其他14隊跟勇士隊同步,也售出球衣廣告空間,倒是幾支大市場球隊,如湖人、公牛、快艇、尼克仍待價而沽。一旦這些球隊覓得門當戶對的贊助伙伴,又可為NBA的全球化添柴加火。
以當今NBA的包裝手法、行銷氣魄,乃至運動技術水平,全世界所有的籃球聯賽都瞠乎其後,加上美國講求實力至上的老大哥心態,其他國家與美國平起平坐,通力合作發展成類似歐洲足球冠軍聯賽的跨國對抗似難實現,由NBA隻手繼續壟斷國際化仍是趨勢,這也是NBA全球化路上潛在的障礙,除非出現電影「怪物奇兵」外星聯盟,把NBA名將打得落流水的故事重演,才可能改弦更張。
台灣在NBA全球化的進程中,也曾因緣際會,成了推手之一。在紙媒獨領風騷的年代,1988年報禁開放,為了填充版面,中國時報首先大量且定期報導NBA籃賽,接著民生報及其他各報跟進,使得中華民國成為北美之外,第一個為NBA全球化搖旗吶喊的國家。多年後NBA亦投桃報李,2009和2013年在台北舉辦2場熱身賽,讓本土的NBA迷不必出洋也可朝聖,也佐證台灣正搭乘NBA全球化列車。
TEXT:黃佑鋒,PHOTO:NBA / 虎撲 / The Pick and Roll / FOX Sports / Sneaker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