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政閔、簡政光
現在,叫我「恰恰」的人,總是比直接喊「彭政閔」的人來得多;就像大家不太清楚「彭建明」是誰,但只要一聽到「恰爸」,就知道是哪號人物。我爸彭建明是我棒球生涯最重要的推手,若不是有棒球痴、棒球狂老爸對我的栽培,我應該早就被台灣棒球圈三振出局了。
從小到大,爸爸就是我的「心靈導師」兼「專屬教練」,連進入職棒後,他的關心也沒少過,所以我也養成固定在每次出發比賽前以及比完賽後打電話給他的習慣,這十九年來皆不曾變過,偶爾忘了的情況也屈指可數。就算是出國比賽,我也會打國際電話或傳訊息,讓他能夠掌握我的狀況。
儘管他從來沒有打過棒球,可是看過很多比賽,再加上以前私下請來鄭百勝教練指導我打球時,他自己都會興致勃勃地在一旁取經、學習,因此對於該怎麼打球,他自有一番見解。有時出發比賽前,他會在電話中提醒我手腕不要太早轉、腳不要開掉,或在賽後告訴我應該要如何做才對。
畢竟他是我最資深的球迷,從我人生第一場比賽看起,一路看了三十幾年,看得最多、也最了解我,因此打擊動作有異常,他都會馬上察覺,並且第一時間就想要「指導」我。打從我踏上棒球路,他就自己開始擔任起我的教練,不過後來被我發現,老爸在我小時候會假借鄭教練之名,來指點我一些他自認為正確的動作或技巧,因為多年後我和鄭教練聊天時才知道,他壓根兒沒和老爸提過那些。
原以為老爸熱衷棒球運動,是在我加入棒球隊之後才一起培養出的興趣,殊不知他年輕時就已經非常熱愛棒球,而且執著的程度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聽說他甚至曾去「追星」。原來有一年他和大伯兩人得知日本讀賣巨人隊來台春訓的消息,就從高雄風塵僕僕地騎著機車到台中棒球場,一睹球星──王貞治先生和長嶋茂雄先生──的丰采。光只為了看這兩位練球,就騎了那麼遠的距離,實在不可思議。那時年紀輕輕的老爸沒車開,就為了棒球瘋成這樣,也難怪後來我的每一場比賽,他都不曾缺席。
這三十幾年來,爸爸就這樣陪著我成長,父子之間的話題也大多繞著棒球打轉。等到我長大之後和老爸聊天,提到國、高中那段地獄般的經歷,他才吃驚地說道:「如果你早點跟我講,我就會把你帶回來,不要讓你打棒球了。」因為他不清楚我們得面對那麼多不合理的要求。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的個性比較容易想太多,所以進入職棒後,爸爸也經常藉著聊天來開導我。像是菜鳥時期只能坐板凳,他就勉勵我:「不怕沒機會,只怕沒準備。」後來就算已經站穩先發,我還是會時常提醒自己,必須得先準備好,才能迎接隨之而來的挑戰。
打了幾年職棒後,我對於整個環境制度或球隊待遇,覺得有些無法接受,那時我爸就在聊天的過程中提到:「不能改變的事,就去接受。」後來想想,真的如同老爸所言,沒辦法去改變體制,卻又必須待在這裡的話,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想法。這樣聽起來或許有點消極,但去接受原本不能忍受的事,至少能夠在認清現實的情況之下,讓自己鑽出牛角尖,心境上也就會看開、好過一點。這句話對我來說,在生涯後期也剛好受用。畢竟就像爸爸說的:「一個人一種想法,一百個人一百種想法,為什麼要在意或改變別人的想法?」
老爸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不知道他為什麼去球場看比賽,都喜歡固定坐在那個位子,或許是因為本壘後方的座位視野比較好,最上層也省了爬樓梯上上下下的麻煩吧?不過我都會開玩笑地跟他說:「你很愛耍特權耶!」隨後就會換來他一頓碎碎念。
在我打球的這些年,幾乎每天都要被他念,他老是硬要把自己的看法加諸到我身上。這幾年我也曾跟老爸「抗議」過,特別是今年都要引退了,所以就「拜託」他:「你可以好好享受我最後一年打球的時光嗎?我也可以享受比賽啊!我都已經四十幾歲了,當然知道自己的動作如何……」但他的回應是:「我也只剩最後一年可以念你。你就忍耐一下,聽我說嘛!」我知道這是他表達關心的方式,也知道他一直期盼能助我一臂之力,所以後來想想,那就讓他盡量講好了。
我爸現在已經收斂很多,沒有每天繼續念一樣的事,他應該也是希望我能夠開心地打球吧。但我相信在引退了之後,未來我們父子之間聊天鬥嘴的話題,還是離不開棒球。
因為,我們心中都有著熱血棒球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經出版《證明自己:彭政閔》,原文標題「我的心靈導師 ─ 恰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