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文誠)
沒有太多比賽經驗就按下報名鍵,勇氣十足的是心,但身體可不能就以這樣的狀態去迎接,非得有充足準備不可。
當我用了十八個月的時間去訓練,最後完成了二二六,再回頭去看前次的五一.五及一一三的備戰,其實是很不及格的,能完賽是帶點僥倖成分。尤其是標準三鐵賽,都覺得有點「褻瀆」了比賽,因為比賽前一天我才和蔡承翰教練去台東租了腳踏車,是的,我們完賽是騎租來的車,只差前面沒有菜籃的那種。騎著租來的車在賽道上,可能是剛過了游泳那關心情特別好,然後再看看時間,算算不至於被關門,所以就和承翰並騎,騎著騎著有人路過居然還和對方聊兩句,一直問不同的人車買多少錢?騎幾年了?然後會加一句「我們車是租來的!」,好像非得消遣別人一下不可,真是要不得的心態啊!
即使五一.五的三鐵賽過了,但我覺得那不是很紮實的過程。兩年後去挑戰一一三,同樣是蔡承翰,而他推坑的講法永遠是「游泳只加了……騎車也多了……一定沒問題的。」不過我很了解,一一三比五一.五多了一倍,不能再輕鬆看待,所以大概在賽前六個月就啟動訓練模式。必須要承認的是,下水一直是我最畏懼的項目,因此花了不少時間在水裡,就是希望在一個半小時的規定時間內游完那一千九百公尺。游泳之外的重點擺在跑步,一週大概兩天時間在加強跑步,最後才是騎車,結果競賽時間最長的自行車,反而是我最忽略的,甚至接近比賽前都沒有外騎幾趟,距離也不夠遠。
另一錯誤是以為比三鐵,所以是三個不同項目,訓練時一直是分開練習,沒有去試想那是連續不間斷要完成,不是比完游泳隔天再騎車,又再過一天才穿鞋跑步,它是一直在進行的,儘管跑過一場標準鐵人賽,但在自己亂練的過程中還是犯下這基本的錯誤,例如從沒有練過轉換跑、在騎完車之後緊接著跑步,沒有去強化這項的訓練,付出的代價就是踏完九十公里近四個小時的自行車踏板,把車放好接著跑步,完全呈現軟腳跑不起來的狀況,一直到兩、三公里後,總還覺得那雙腳不是我的。當我按下二二六報名鍵,賽事還沒有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就代表我差不多有近十二個月的時間來預備。這次可得好好準備,不能像前兩次比賽那樣了。
該如何準備?首先是想先加強肌力訓練,這樣說有點奇怪,其實肌力訓練是我從沒有中斷過的,但要迎接二二六的到來我必須強化它,因為過去接受重訓後,我了解到它的好處,不論是跑馬或一日北高等高強度挑戰,所以需要把重心放在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堡壘文化《60歲的我也能完成226超級鐵人三項》,原文標題-了解目的,設定目標,下定決心(P.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