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質「酸化」,亞健康、慢性病、癌症正在蔓延中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大概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失衡的生活、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病毒和病菌在酸性環境下最為活躍,當體質酸化後,讓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能,人體的體液偏酸的話,細胞新陳代謝的功能會變弱,廢物就不易排出,腎臟、肝臟的負擔就會加大。
「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 睡不安穩、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 。
身體長期處於酸性,會使內分泌失調,細胞功能變差,導致毒素不易排出、增加肝腎的負擔,各器官組織功能會逐漸退化並引發生病。
據統計,新陳代謝症候群、痛風、高血壓、高血脂症、脂肪肝、肥胖症、糖尿病、慢性肝病、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等患者,體質幾乎是酸性,酸性體質可以說是慢性病的開始。日本醫學界已有研究表明,人體的pH值每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素的活性就會下降30%。而胰島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劇了人體代謝紊亂,使體內酸性物質進一步增加,體內酸鹼平衡進一步惡化,由此造成的惡性循環,就是讓血糖的利用率不斷下降,糖尿病日漸嚴重。
如果身體長期酸化,細胞就會突變、死亡,引發器官組織病變,誘發中風、心臟病,甚至癌症等重大疾病。日本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曾做過一個實驗:找100位癌症病患抽血檢查,結果100位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據統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也都是酸性體質。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就曾說過:「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造成現代人酸性體質的危險因子
一、運動不足
身體缺氧與體質酸化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現在人們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明顯減少,長期如此導致酸性代謝物滯留在體內,造成體質的酸化,故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尤其是在陽光下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德國生物化學家也是諾貝爾獎得主Otto Warburg,認為缺氧的環境使正常細胞癌變,而體液酸化是導致缺氧的主要因素。
趙哲暘醫師也在他的著作:『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中提到,酸性體質的人的紅血球在顯微鏡下觀察往往是沾黏在一起的,這種現象稱為『靜電吸附效應』,這是因為人體缺氧到了一定程度所造成的。這種現象可以透過有氧的運動就能大幅改善。簡單而言,讓身體充滿足夠的氧氣就能解決酸性體質。但切記,已經缺氧的體質,盡可能不要再從事劇烈的無氧運動,因為無氧運動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反而讓原本已經酸化的人體雪上加霜。
二、飲食失衡
西方醫學之父希柏克瑞特先生,有句名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你的藥方就是你的食物。」基於維繫弱鹼性的正常生理功能,千萬不要讓鹼性食物的量少於酸性食物,換言之,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乃健康之道。
食物的酸鹼判斷,不是憑味覺,嚐起來酸味的就是酸性,而是經過消化吸收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結果。基本上,肉類都屬於酸性,絕大部分的蔬果類都屬鹼性。圖一是常見食物的酸鹼性。美國營養學家Ragnar Berg博士說: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每攝取20%的酸性食物,就需要80%的鹼性食物來平衡。可見,當你每一天吃進肚子內的食物都是酸性為多,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體質偏酸性,進而患上各種慢性疾病。
我們每天由食物中攝入包含蛋白質、糖類、脂肪類這三大營養素,在利用這些能量供人體維持生命的同時,也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人體內的水相結合形成碳酸,而這就是典型的酸物質。
專家指出,正確的飲食習慣是酸鹼食物比例為 1:4 ,但是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麵、雞鴨魚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據分析,這樣的飲食習慣其酸鹼比例正好相反,為4:1。因此,長期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是導致人體酸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圖一、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三、情緒不穩與壓力過大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科研機構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兩隻小白鼠放在兩個籠子裡,一隻小白鼠用黑布將其眼睛蒙上,然後用一根小棍不斷地去騷擾它。一個月後發現,蒙上眼睛的小白鼠體液完全酸性化。第二個月發現小白鼠的身上出現了癌細胞,而另一個籠子裡的小白鼠卻安然無恙。可見在高度緊張、高度壓力的情況下,生物體會出現嚴重的酸性化。
美國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將人在不同情緒下呼出的氣體,導入無色透明的冰水混合瓶中。發現當人的情緒好時,呼出的氣體導入瓶中顏色無變化,用這種水餵養老鼠並沒有對老鼠造成傷害;但是當人體發怒時,呼出的氣體使瓶中的冰水變成了紫色,用這種水餵食老鼠,結果老鼠在半小時內死亡。
因此推斷出來,人生氣時會分泌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會在半小時之內使人體酸化,免疫力降低,因此建議若有情緒上的壓力,應適時尋求疏通管道於以紓解狀況。
四、沒有良好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維持人體呈弱鹼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做一個試驗,今晚熬夜,第二天測試你的ph值,一定呈酸性。因此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按時睡覺,讓受損傷的細胞、腑臟等在睡眠中得以修復,讓入體內的酸毒排出體外。
五、不吃早餐,吃宵夜
因晚上人體活動力低,且大部分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使體質變酸。晚飯時間超過8點,餐後3小時內不上床睡覺,若吃宵夜,儘量選擇碳水化合物食物,避開肉食。人體在淩晨4:30時體溫達到最低點,血液迴圈會變慢。如果睡太晚再加上不吃早餐,血液迴圈變慢、氧氣減少,形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變酸。
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早餐要吃得豐富,選擇能耐燃燒4~5小時的食物,以應付上午足夠的體力。若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如此容易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下來易導致各種慢性病。
六、空氣品質不佳
健康的生命需要負離子。但由於環境污染,城市中的森林、湖泊越來越少,隨著家用電器如空調的大量使用,使空氣中的負離子越來越少,正離子愈來愈多。正離子中和體內的負離子(氫氧根負離子),使人體從弱鹼性變為弱酸性,長年累月下來,人體就酸性化。
七、水質的污染
水質的好壞與人體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污染的水質會造成不可計數的損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體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率與水污染所關。優良的水質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日本是世界上第一長壽的國家。早在1980年代,他們就已經知道電解弱鹼性水是除了世界少數幾個天然礦泉水以外,對人類最健康的水。他們稱之元水(Kangen Water)。
據最保守的估計,1/5的日本家庭、1/8的韓國家庭每天只飲用電解弱鹼性水。用微鹼性的水來代替自來水、純淨水,創造體內微鹼環境。
自動減『酸』 , 走向健康
簡單而言,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適度的運動和良好的飲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平時要多做有氧運動,鍛鍊身體,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開朗、積極的生活態度。此外,要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透過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直接調整體內酸性環境 。
本文取自揪健康,原文網址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