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之於射箭,回饋於射箭」,這應該是前射箭國手陳婷妮最適合的寫照,她在退役後創立I Archery射箭弓場,繼續透過各種型式幫助台灣的射箭發展。
曾是亞巡賽中華代表隊,回想離開選手身份的決定陳婷妮略為感嘆的說:「那個年代還沒有專任教練缺、沒有聯賽,所以基本上大學畢業後我就必須因為現實考量要找工作,射箭選手退役能跟體育連結的大概就是考體育老師,環境就是如此,競技運動就是場賭博,如果沒辦法達到奧運等級我就會離開。」
退役後當過游泳教練,也曾進入射箭協會服務,但陳婷妮始終覺得少了什麼,「身旁很多網球、高爾夫球員,他們離開球場都有俱樂部可以去,依靠專長維生,但射箭選手都沒有這機會,」因此陳婷妮在28歲就創立了I Archery射箭弓場,和另一伴也是前奧運國手陳詩園砸了5、600萬下去,甚至拿房子去貸款,「射箭其實入門門檻不低,在台灣又不普及,觀看人數低,推動難度蠻高的。但我還是認為有發展性,國外都有俱樂部形式,從事人口多,產業蓬勃發展,但我們都以競技為主,各方面的發展就少了。」
正是這種對射箭運動的期待,I Archery服務項目小到射箭教學、器材的販售,大到國內外射箭賽事的籌備辦理,陳婷妮為此跑遍世界各地推展,「疫情前亞洲區賽事,甚至美國、澳洲都會去,今年奧運預計也會去,可能經營口碑還不錯,大家都很相信我們。」除了自己的公司,陳婷妮更擔任擔任國際射箭總會紀錄組亞洲區負責人,她也透過這樣的職務之便,得到一些數據和資訊,帶回給國內協會及教練選手參考,幫助射箭圈。
講到這陳婷妮也以自身例子給後輩一些建議:「我最常碰到到了大四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學生,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無法讓你不提早思考,我們的選手可以專注在訓練當然好,但人生不是只有訓練,雖然練習過程可以養成自己的人格,但奧運冠軍只有一個,進入大學後應該要開始規劃其他走向,如果不能找到其他興趣,唸了四年然後呢?」她繼續說道:「台灣的學生選手比較被動,缺少思考的動機,如果等到退役才去想太慢了,如果沒準備就算機會來了也不是你的。」
這段話也許刺耳但很真實,能走到頂尖的選手只有幾個,因為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陳婷妮用自己的經歷給了後輩很棒的例子,如何在大學階段就提早規劃,不要白白浪費時間,才是在轉職過程中最好的解答。
推薦閱讀
【國手之外】亞運銅牌到戲劇女主角 孫譓檸:提早離開體育圈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