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在追求競技表現時,最需要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一個是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另一個是動力,但有時候兩者都是他們無法控制的。就讀台北市立大學的游泳好手黃柏易在高中時,就因為缺少動力,而在游泳這條路上找不到目標,直到大學遇到了來自香港的Simon教練。
從小出生在運動世家的黃柏易,爸爸是劍道選手,媽媽是籃球員,所以練運動對他來說好像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比較不容易受傷,父母親讓他選擇了游泳,就這樣從小學三年級參加夏令營開始,一路游到了高中。「其實我高中根本不喜歡游泳,練習常常連80%的力都用不到,只想練完去打籃球,對我來說,那時候游泳只是升學的管道。」當然這樣的態度絕對無法成功,大學無法申請到他想要的學校,這樣的挫敗差點讓這個年輕人喪志。
去宿霧讀了一年語言學校後,黃柏易考進台灣體大就讀,「思考過後,我覺得游泳終究是我的一技之長,總要有點成績。」也因為這個選擇,他遇到了Simon教練,一個被黃柏易形容為有多重角色的人。「Simon教練不只是教練,他是發自內心的在帶選手,不是說台灣教練不會教,而是Simon教練教我們的不只是練習的那幾個小時,他教會我,選手的訓練是24小時,」黃柏易具體的描述道。「認真的選手回家後,晚上是在做滾筒的恢復,這就是例子,甚至我們晚上還會一起吹呼吸器,聊課表、目標,他把我們當成他的孩子在對待。」
這樣的正向影響是,黃柏易100公尺自由式的成績從大一時的55秒,一年內快速進步到53秒,今年初,他隨著Simon教練轉到北市大,慢慢再把成績推進到51秒左右,因為這個新環境又給了他更多動力,「在這團體裡的每個人,眼神和態度都不一樣,只要是做課表的練習,大家就很認真,那種往前衝的感覺是會感染的。」對黃柏易來說,最直接的刺激就是同學們,「看著林建良(學長)能游到49秒,所以不管是重訓、練習我都在跟他學。還有仰式的莊沐倫,全國50公尺到200公尺的全國紀錄都是他。很多人都有達到奧運B標,甚至現在王冠閎、王星皓有A標。」競技運動不進步就是被淘汰,當大家都在進步時,誰都不想落單,簡單的說就是正能量一直在循環。
今年全大運拿下4*100公尺自由式的金牌,個人50公尺自由式第四,黃柏易繼續朝著50秒的目標前進。有趣的是,黃柏易如今還是綜藝節目《同學來了》的錄影班底,他認為生活不能只有游泳,要讓自己成為斜槓青年,他也夢想有一天能回桃園當專任教練,把自己練習和出國學習的經驗帶回基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