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明星中鋒Dwight Howard過去曾經多次訪問台灣。那時候Howard是運動品牌adidas的看板球星,而本人當時恰巧在adidas台灣運動行銷任職,所以每次他造訪台灣,就會負責接待陪伴好幾天。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3年adidas 101球場落成(但很可惜在我離職後已經拆除),Dwight Howard來參加球場落成開幕Party,結果適逢颱風過境,開幕Party在颱風外圍環流的風雨中進行,所有人都淋成落湯雞不說,第二天Howard要轉赴中國的班機還因為颱風而取消!讓我們半夜跟旅行社改票喬班機到天亮。那次的活動真是磨難不斷讓我永生難忘。
但多次跟Howard近距離相處,卻完全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來台灣打台灣的職業籃球聯盟!
Dwight Howard可是八次參加NBA明星賽、五次獲選年度第一隊、三屆年度最佳防守球員、2008年灌籃大賽冠軍、未來名人堂球員,這樣的資歷,就算現在36歲狀況退化在NBA找不到球隊要他,但是到台灣來打球……,不可能吧!
這就像是美國隊長Chris Evans從漫威畢業之後到台灣演鄉土劇一樣的不可思議吧!但這樣的事情竟然真的就發生了!
只能說主事者在策劃這件事情時,思維完全跳脫窠臼,不受過去經驗主觀限制,才能夠促成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是絕對值得欽佩的。
因為如果是跟我這種保守大叔說:「讓我們去邀請Dwight Howard來加盟台灣職籃。」我一定回答:「不可能啦!那種等級的球星怎麼會願意來台灣?就算真的NBA混不下去的話也是去歐洲啦!」(現在美國跟中國及俄羅斯關係都不好,就不會去CBA或俄羅斯職業隊了)或者回說:「台灣職業運動市場就這麼大,是要賣多少張票才養得起他啊!」大概連問都不願意問,真心覺得試一下都是浪費時間。
但是很不可思議的,竟然有人試了問了!然後,Howard 竟然說「好」!魔獸降臨台灣,這毫無疑問是台灣籃球史上最神奇的事件。
先不講Howard現在的球技體能狀況如何,也不用管要付給他多少薪水?是不是超過薪資上限規定?更不用提會不會造成聯盟球隊實力失衡?或台灣相對便宜的票價是不是會讓聘用Howard的球隊虧損等等。重點完全在於竟然能夠跨出這一步(當然還有願意花這個錢)。
短期來說,媒體滿滿的報導,就公關效益來講,已經讓聘請Howard的球隊跟聯盟賺足了聲量、得到球迷大量的關注,相較競爭聯盟則是聲勢瞬間從落後反超前,這是現階段已經產生的效應。
長期來說,Howard的加盟改變了整個籃壇經營的視界,拉高了球迷對未來職業球隊、聯盟、乃至於台灣籃協的期待。如果Howard來台打球這件事情是可能的,那麼未來還有什麼事情不可能的?
但是當我們以為未來沒有不可能時,可能要思考的是這樣的期待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還是要提一下台灣人在籃球先天條件不足這個問題。跟當年曼尼來加盟中華職棒不同的是,台灣本土棒球球員在國際棒壇是有競爭力的,可以到日本甚至美國去發展的。因為棒球場上身高不見得絕對重要(雖然還是很有優勢)。但是籃球不一樣,Howard來台灣不管為台灣籃球帶來多大熱潮,吸引多少球迷,台灣籃球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還是一個難以改變的狀況。因為我們的身高就是這樣。
如果Howard在賽場上讓我們開了眼界,如果未來尋求外援各球團都願意花大錢都是這樣的標準,那麼台灣職業籃球的比賽肯定會變得更有看頭,但同時也將淪為洋將主宰及掏金的舞台。本土球員呢?永遠就是這些洋將的配角,因為身材及球技差距太大;而且來的洋將越大咖,我們的球員就越邊緣化。除非能歸化像Howard這種等級的球員,否則我們在國際舞台還是任人宰割。沒辦法,籃球太殘酷了,身材條件太重要了,我們就是生不出一大票200公分的靈活大個子啊!
而如果長遠以後我們發現,Dwight Howard的魔獸現象只是曇花一現,這一票結束之後球隊發覺還真的養不起虧太多所以見好就收。那麼就跟曼尼現象相似;當年曼尼掀起的旋風現在只留在記憶裡,職棒找洋將並沒有從此就以曼尼的等級為常態;因為要找到這樣的大咖願意來其實也真的不容易(對不起,我又回到框架裡自我設限了……)。
所以結論是,短期Dwight Howard的加入對台灣籃球一定有些話題票房的助益,我們有點訝異但也開心樂觀其成。
但長期呢?
多半還是船過水無痕。職業籃球的經營環境長期還是要靠本土球星,但偏偏以台灣球員的身材體能條件,這是最無解的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