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17季SBL選秀,最終結果僅有3人獲選,是史上人數最少的一次。這一屆的選秀除了人數創下紀錄之外,還在台灣運動史上增添了一筆非凡的紀錄,台灣銀行以第2輪第1順位挑選了來自「全台第一科系」,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的劉人豪。
3年過去,劉人豪與台銀籃球隊的合約結束後,他選擇回到念書時的「專業」,現在是林口長庚醫院的不分科住院醫師,究竟他為什麼選擇在台灣籃壇最火熱,在供需極度不平衡,各隊都在進行軍備「搶人大戰」中,薪資條件達到「史上最優渥」的大環境下選擇離開呢?就讓他本人親自告訴你。
不只會打球,還是滿級分縣榜首
劉人豪小時候最先接觸的運動不是籃球,而是喜愛打桌球的爸爸會帶著他一起到體育館運動,爸爸在打桌球的同時,劉人豪則在一旁打羽球,打著打著就有了興趣因此加入國小的羽球校隊。但是到了四年級之後,同學們一窩蜂的都愛上打籃球,劉人豪受到同儕影響,開始接觸到籃球。
從小就高人一等的他,國中時期身高就有188公分,因此被班上籃球隊隊長的同學找去打校隊,當時學校籃球隊只是社團性質,沒有特別花時間在打球上面。除了身高優勢之外,他從小課業表現就很傑出,國中基測以屏東縣榜首之姿考進高雄中學。
從進入高屏地區第一志願的高雄中學,劉人豪就確定了未來要走「升學」之路,打球對他而言只是用來「調劑身心」的興趣,雄中籃球隊同樣屬於社團性質,只要利用午休的時間去練球,他還是把重心放在課業上。高中課業壓力大,加上放學後還要補習,「時間規劃」就變得非常重要,家住屏東的他,每天往返學校都要搭火車通勤,除了利用搭車的零碎時間背單字,他還會妥善安排時間,擠出一些時間來鍛鍊體能。
他以75級分滿級分的成績成功申請到 「台大醫學系」,雖然台大籃球隊屬於公開二級,但這也是他首度接受「正規」的籃球隊訓練。
從籃球素人一路前進SBL
大一升大二的時候,當時還是SBL選手的岳瀛立曾短暫到台大帶籃球隊,對劉人豪的球技表示認可,並歡迎他到SBL球隊當練習生磨練球技。當時劉人豪只單純覺得被SBL球員認可感到開心,但沒把未來要打職業籃球這件事放在心上,因此他也沒有更進一步與SBL球隊有接觸、聯繫。
到了大五的時候,劉人豪與一群醫學系的同學在聊天,他們討論到如果畢業之後考取醫師執照後,無論是在醫院工作或是自行開業,一輩子的職業都會是醫生,如果有想做的事情與夢想,應該要在進醫院前先去完成實現。
因此他有了「畢業後是不是可以不要先去當醫生,而是去做一些趁年輕才能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當時他心中不是只有打SBL這個選項,還考慮到國外進修一些在醫院學不到的專長,如運動醫學、運動防護、運動訓練等等。經過幾番考慮以及回想起先前曾獲得岳瀛立的認可,覺得可以去努力嘗試看看「打職業籃球」這件事有沒有機會。
大學六年級時,劉人豪就決定先不進醫院當住院醫師,自行找了體能教練進行一對一的訓練,大學畢業後他透過前台銀球員也是曾擔任台大籃球隊教練的朱永弘,詢問是否有機會跟著台銀籃球隊一起練球,最終也獲得台銀的同意,他就一邊訓練一邊準備醫生國考,最後劉人豪順利考上國考,在SBL選秀會也被台銀選上,再一次在他的人生中兼顧了打球與念書。
3年生涯經歷最衰與最盛,圓夢僅此機會
加入台銀之前,劉人豪就清楚訂下「只給自己兩年的時間」,看看一直以來都是兼顧念書與打球,如果將心力全心投注在籃球身上,自己能闖出什麼樣的名堂與高度。雖然之後因為遭受膝蓋韌帶的嚴重傷勢,讓他在職業生涯前2年幾乎被養傷佔據,沒有太多上場打球的時間,所以他再給自己「延長賽」的機會,與台銀在新秀2年合約走完後再續約1年,但他也非常明白這真的是最後一年,無論打得好打得差,都不會再有「二次延長賽」發生。
因此,即便在選秀只有3人入選,觀眾稀少且薪資不高,球星又紛紛出走的台灣籃壇最低潮時期,他還是毅然決然投入SBL選秀並與球隊簽約。因為至始至終「薪資」的高或低、「環境」的好與壞,都不是劉人豪考慮的因素。
正因如此,在他與台銀的2+1年合約走完後,即便另外兩個聯盟的球隊開出更吸引人的薪資條件來爭取他的加盟,且母隊台銀也願意再與他續約,但劉人豪自始至終都不曾改變想法,因為對他而言已實現當初自己「想做的事」。
熱愛挑戰在舒適圈外披上白袍
劉人豪目前是林口長庚的不分科住院醫師,對於台大醫學系畢業的他和多數同學不一樣的是,他沒有選擇台大體制下的醫院,而是選擇長庚體系。除了是他未來想往骨科或復健科發展,這方面是林口長庚的強項,另一方面劉人豪想要轉換一個新的環境,離開台大的人脈與光環,雖然剛開始在長庚醫院比較少認識的學長姐,總覺得自己顯得格格不入,不過這是他給自己的新挑戰。有部分同仁知道他的「台大醫科職籃球員」身分,會對他展現比較親切的態度。
在SBL打球和醫院看似兩個全然不同的領域,但劉人豪認為自己的3年時光並沒有白費,他在人際關係上突破以往都是「醫學」的同溫層,遇到很多不同領域的人,以及接受許多媒體的採訪,這些都幫助他與人溝通更加順暢,即便面對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談,對於日後醫生職涯有很大的幫助,問診時可以更順利的與病人交談。
雖然離開職業籃球賽場,但劉人豪仍保持運動的習慣,在醫院和打籃球的職場環境差很多,醫院相對高壓且工時也較長,很多醫生都跟他分享「舒壓方法」,有些人透過吃美食來紓解壓力,劉人豪自己則是透過籃球、運動,在工作之餘找到一個舒壓管道,也能保持肌力和健康。
前無古人,或許後有來者
「其實也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樣,能把兩件事都做好,只是我的兩項專長『籃球和課業』在傳統觀念上較衝突,所以我的故事才特別被大家關注。」
劉人豪表示現在整個台灣的社會氛圍與風氣逐漸開放,即便日後再出現與他學經歷類似的職業運動員,相信大家也都會樂觀看待。
「面對要做決定時,如果你只是害怕或擔心與眾不同而躊躇不前,那麼這就是必須去完成的一件事」,這是劉人豪在面臨困難時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也完美的詮釋他從台大醫科的素人籃球員,到跨級挑戰職業籃球;又從學霸運動員,跳脫舒適圈到不同於台大體系的新環境擔任住院醫師。這位「全台灣最會打籃球的醫生」之後還會跨界做什麼斜槓或是想要挑戰新的事物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場地提供:KONZY KAVA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