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視亞裔的氛圍這幾年在美國社會蔓延,因為新冠肺炎,「停止仇恨亞太裔」團體(Stop AAPI Hate)在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間,一共追蹤到6603件自行回報的反亞裔仇恨事件。但在東京奧運,美國隊以39金41銀33銅在獎牌榜獨霸,亞裔的美國選手卻在其中幫了許多忙。
Jay Litherland男子400公尺個人混合式銀牌
雖然出生在日本,擁有日本、紐西蘭和美國的三重國籍,但Litherland卻對選擇代表美國從來沒有猶豫,「我是美國人,在成長過程中,儘管我主要在日本和紐西蘭長大,但這選擇(代表美國)是對的,沒有其他國家我會代表。」
Justine Wong-Orantes美國女排金牌成員
母親是菲律賓華裔,父親是墨西哥血統。她的父母也都是排球選手,身高5呎6吋,在排球隊中她可能是最矮的,但靠著移動能力和技術,她被認為是最好的防守球員之一,「在我的運動項目中,身高可能是一個劣勢,但我只想說一切都有可能,你仍然可以實現你的夢想。無論你想成為什麼,去追求它。」Orantes也發現如今越來越多亞裔選手出現,「如果你看看整個體育館,我們有這麼多來自不同背景的運動員,我們現在的工作是激勵和推動這一點。」
Lee Kiefer女子個人花劍金牌
Kiefer母親是一名精神科醫生,出生在菲律賓,小時候移民到美國,父親則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曾是杜克大學擊劍隊的隊長,家中還有姊姊和弟弟都曾是擊劍選手。Kiefer是三屆奧運代表隊成員,她於2017年在長灘大獎賽上獲勝後,世界排名登上第一,成為第一位美國女擊劍選手完成這成就。
Erica Sullivan女子1500公尺自由式銀牌
Sullivan的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曾是威士康辛大學的游泳選手,但父親在她16歲時死於食道癌。之後Sullivan面臨了長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為我克服的心理健康障礙感到自豪,我父親在2017年去世,並在2018年因失去父母的壓力不得不克服焦慮、恐慌發作,抑鬱症,創傷後症候群這些。」
Sunisa Lee女子體操個人全能項目金牌
Lee在六兄弟姊妹中排第3,爸爸一位退伍軍人,1955年越戰爆發,美國聘用勇悍的苗族人對抗共產北越,他們在戰爭中失去大部分土地,不少人逃往泰國成為難民。直到1970至80年代,曾協助美軍的9成苗族難民獲安置前往美國。Lee 6歲開始學習體操,爸爸就拿起一張多餘的床被當成軟墊,再以木頭製作一條平衡木,放在家中後院讓她練習,並教她如何在床上翻跟斗。雖然在體操世界中屬於晚起步,但她7歲已贏得州大賽個人全能冠軍,11歲已完成十個級別考試,在9萬多個女孩中脫穎而出,躋身青少年國家隊。
以上這些是有奪牌的亞裔選手,但還有更多的是沒有奪牌的英雄,像是男子體操選手Yul Moldauer、男排兄弟Kawika Shoji和Erik Shoji、日裔空手道選手Sakura Kokumai,據統計,東京奧運會美國代表隊共有50多位亞裔美國人,大約為總人數的8.8%。而美國國民亞裔約占人口的7%,而且現在已經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種族或族裔群體。
雖然在世界的許多角落仍無法做到這點,但公平這個詞是普世價值,希望美國這些亞裔選手的表現能帶動社會更圓融的對待各族群、各膚色,因為他們對於國家的貢獻是不會區分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