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台灣籃球似乎進入了過去從來沒有看過的盛況,在T1聯盟成立後,加上原先的P+、SBL,台灣罕見成為少數擁有三個聯盟並行的籃球發展國家,而這三個聯盟目前加起來共有17支球隊,相對也讓從事於籃球運動的學生運動員能更放心專注在該領域發展,但對於選手來說,有機會固然是好事,但要如何做出最正確決定,就必須要謹慎思考。
在本周T1聯盟也舉行完首屆新人選秀會後,三個聯盟分別都已經完成籃協所規定的選秀指南,而在指南中說道,選手可自行選擇數個聯盟參選,這也讓許多球員在一連串選秀結束後呈現被多個聯盟相中的情況,其實這狀況有些不尋常,甚至對於球隊來說,選擇該球員卻必須冒著被其他聯盟搶走的疑慮,因此將可能造成更多選前就進行好談判,以避免選到「空氣」的狀況發生,但這將與選秀的精神背道而馳,對於三個聯盟而言,這畢竟是籃協的規定無法不遵守,若以選手立場思考,擁有更多選項卻未必不是壞事,但選手該如何選擇到哪個聯盟發展呢?發揮空間絕對是最大的重點。
舉例來說,P+的台新夢想家在本屆選秀會上第二輪挑進了來自高雄師大的王偉丞,但隨後他宣布放棄加盟機會,並在後續的SBL選秀會上以榜眼之姿進入台灣銀行籃球隊,這樣的權衡是對的嗎?
坦白來說相當正確。
以王偉丞的狀況來看,進入夢想家後他要與林俊吉、陳振傑、吳永盛等年輕好手競爭,預計不會有太多上場機會,但到了台銀後,受到重點栽培的王偉丞很可能直接成為重要輪替成員,目前台灣籃球的機會雖多,但淘換速度同樣非常迅速,若王偉丞原先選擇留在夢想家,但兩年內沒有得到太多出賽機會,在黃金成長期沒有進步的他很可能就黯然離開球場,但若在台銀打出身價後,不論未來要去哪個聯盟發展,都有更大本錢為自己做出決定。
除此之外,同樣有多位選手在選秀會上被多個聯盟指名,他們也將面臨到做出抉擇的時刻,相信能否有足夠上場機會、甚至是得到球隊健全培養將是選擇時重要關鍵,而對於球員來說,現在的球隊數量,只要有實力一定不怕沒被看見,但成為職業球員後該如何加強自己更是重要。
畢竟沒有球迷想看競爭性度不夠的比賽,台籃目前球隊數量如此多的情況下,要如何兼顧選手整體素質,就有賴球員們的努力,否則即使獲得了進入職籃的入場券,也可能很快就把這樣寶貴機會親手浪費,因此台籃多個聯盟能否兼容並蓄的發展,接下來這幾年,選秀進去的選手是否能如期進步將是檢視的重要指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