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撞球在台灣是十分熱門風行的運動之一,當年流行的程度可不輸籃球、棒球,特別在年輕人之間更是蔚為風潮。因此,撞球也成為當時台灣體壇除了職業棒球、職業籃球(台灣CBA)之外,第3個有職業聯賽的運動項目。
在職業撞球鼎盛時期,除了幾乎天天電視上都可以看到比賽的轉播,連帶大街小巷都可以輕鬆找到撞球館,彷彿便利商店一樣,拐個彎就能看見一間球館。只可惜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職業撞球聯賽收攤,當時大多數的選手被迫轉行,而今天的主角王泓翔就是其中一人,現在的他不再拿著年輕時的撞球桿,反而進廚房拿起鍋鏟,成為義大利麵店的店長。
遇上撞球的籃球少年
出生於1981年的王泓翔,與撞球的第一次接觸要回推至國中時期,在那個懵懂又叛逆的時期,他在朋友的邀約下,便和同學一起翹課到那時最為盛行的撞球館「殺時間」。不過其實在接觸撞球之前,王泓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籃球少年,但是因為他一直長不高,比起同儕都還要矮小瘦弱,再加上他其實也不太喜歡曬太陽,所以當他接觸到身材影響不大,又可以在冷氣房舒適打球的撞球後,便一頭栽進去漸漸打出興趣。
因此,王泓翔變成球館的常客,年少輕狂的他時常到球館報到,逐漸地他的天賦被球館老闆看見,後來球館老闆也盡全力的給予資源並栽培王泓翔,甚至帶著他去到處參加比賽。不過因為太常到球館報到的關係,引起王泓翔家人的不悅,並十分反對他打撞球,畢竟在撞球當紅流行的那個年代,撞球幾乎與「壞孩子」畫上等號,他更被貼上了「叛逆」的標籤。
其實王泓翔的學業成績一直都很不錯,所以家人自然也很期盼他能專心讀書就好,因此在得知他三不五時往撞球館跑,家人反對的聲浪又更大了,不希望他將時間花在撞球上。直到後來王泓翔在比賽中逐漸繳出亮眼的成績,更在一次贏得冠軍之後,把獎金交給媽媽,家人才終於意識到,原來王泓翔是真心喜歡打球也具有潛力,才從原先的反對轉為支持。
進入職撞的齊天大聖
隨著在比賽中的成績越來越好,王泓翔也開始打出自信,甚至還代表台灣出國比賽,漸漸的真正做到「把撞球當飯吃」,小小年紀就已經在撞球界打出名氣。1997年,緯來職業撞球大賽舉辦後,許多好手如「冷面殺手」趙豐邦、「撞球之子」楊清順等人陸續加入職撞行列,而隨著趙豐邦登上世界第一的球王寶座之後,台灣的撞球熱度更是升到史上最高點。
王泓翔正好就在最鼎盛的時期進入職撞的世界蕩,根據家住新北市三重區的王泓翔描述,以往三重頂多只有10間撞球館,但在「撞球最美好的時期」,整個三重大約有300多家球館,數量多得跟便利商店一樣,只要轉彎就能在下個巷子看見另外一間球館,幾乎可以用「到處都是」來形容。
相信有關注過職撞的朋友,都知道當時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選手們人人都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做為2005年史上最狂的新人,王泓翔是第1位拿下分站冠軍的菜鳥選手,並同時締造了職撞史上新人連續2次奪得分站冠軍的紀錄,靠著穩健球風獲得了大批粉絲關注的他,則因為有一對「招風耳」而被取名為「齊天大聖」。
熱度不再,好友牽線轉換跑道
雖然都稱為「職業選手」,職撞選手不同於籃、棒球的職業選手有著簽約金、月薪或年薪的保障,撞球選手全靠比賽獎金度日,所以當成績不好時,收入來源就會硬生生的少了一大半。再加上當時撞球選手出國比賽沒有政府的全額補助,參加國際賽事都要自掏腰包,隨著撞球項目在亞運消失,國內的比賽也接二連三停辦,甚至連贊助商都陸續將資金抽離職撞大賽,在收入減少與大環境熱度不如以往的情況下,選手們為了生計,許多人陸續離開職撞舞台,而王泓翔也是其中一人。
當撞球熱度開始逐漸衰退時,一位撞球裁判韋恩虎就注意到這件事,便提前轉換跑道自行創業,建立了「I’m Pasta」義大利麵店,並陸續吸收了很多從職撞大賽的退役選手,王泓翔的好友,同時也是職撞選手的呂輝展就是其中一人,在呂輝展的牽線下,王泓翔也決定離開撞球的舞台,加入「餐飲」的行列。就在王泓翔轉換跑道後大約2年的時間,職撞大賽果真收攤,「撞球王國」的封號也不復存在。
從冷氣房變廚房
許多撞球選手在退役後會選擇轉任教練或是開設撞球館,但王泓翔卻不這麼想,因為國內撞球風氣不再,如果開球館、當教練,反倒是自討苦吃,便毅然決然地放下球桿,前往另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在踏進餐飲業之前,其實王泓翔本身就對烹飪很有興趣,以往時常跟著媽媽學做菜,在當兵時期也是擔任伙房兵,因此「進廚房」這件事對他並不陌生,進入義大利麵店擔任學徒後,沒有花太多時間就成為能獨當一面的主廚。
「從冷氣房再到廚房,真的很辛苦,但不咬著牙轉換一下跑道,也沒什麼未來,因為我什麼都不會。每天下班後我都會固定在某一個便利商店前面坐著休息半個小時,才有辦法繼續走回家。」
從位於大型購物中心享受觀眾掌聲的舞台,吹著冷氣、拿著球桿意氣風發的撞球好手;到熱烘烘又充滿油煙的廚房,手上握鍋鏟的主廚,回想剛開始王泓翔不僅不適應餐飲業的疲勞,就連「心裡的那一關」都很難跨過去。
「為什麼我會在這邊?我不是應該在球場上嗎?我不是應該在電視上嗎?我們不是不能打,而是被環境逼得沒辦法打。」
短短幾句話,蘊含了離開球場的滿滿不捨和不甘。只花了半個月就下定決心要捨棄球桿踏進餐飲業的王泓翔,在剛轉行進入餐飲業的初期,他下班回到家後,還是會點開其他選手的參賽影片來看,雖然同樣都是實力在國內頂尖的選手,不過自己卻流著汗水做著其他工作,心裡滿是不甘和遺憾,畢竟自己不是因為受傷或是年齡退役,而是為了「生活」才被迫離開舞台。
退役後的「10年有成」
縱使心裡有怨言,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隨著時間一天天過,王泓翔的心結也慢慢解開。雖然當時有一大批職撞好手跟著到餐廳工作,不過他們卻敵不過餐飲的考驗紛紛離開,如今只剩下王泓翔與呂輝展二人還堅守崗位。轉眼間,王泓翔一待已是9年的時光,即將邁入第10個年頭的他,一路從學徒晉升到主廚,後來成為管理階層,陸續接下了主任、副店長的職位,一步一腳印的他現在更已成為店長。
身為店長的王泓翔,現在變得更加繁忙,不僅要在營業時間服務客人,還要收桌、協助出餐以及結帳並與客人互動,同時還要盯著餐點品質、環境衛生等各種細節,在下班後還要負責訂貨和處理顧客抱怨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更要懂得如何管理一家店、教導員工,就連休假時間也都是心繫著店裡的大小事。
因為現在工作的關係,王泓翔已很少踏進撞球館,這幾年踏入球館的次數不到20次,甚至現在走進球館也不為打球,只為了找老朋友聊天敘舊。回想起那段職撞選手的時光,現在仍然感到十分遺憾,不過進入餐飲業後,隨著收入變得穩定,理財的觀念變得更好,家裡的生活品質也跟著提升,更因為與客人培養出了良好的感情,熟客在逢年過節常常會贈送小禮物和飲料等,或者是小朋友們親手製作的卡片,這些都讓他備感窩心,也是原先擔任選手所沒有的新收穫。
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拿起球桿,但王泓翔對撞球的熱愛依舊,他也沒把話說死,如果未來再有如同當年職撞大賽那般的舞台機會,或許他會再次踏進球場,繼續享受撞球帶來的快感。
從職業撞球選手到義大利麵店長,王泓翔成功走向另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也鼓勵新一代的球員們,若是有舞台的話,就別放棄自己的夢想,畢竟把興趣當成工作,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但他也不忘建議在運動圈努力的後進,無論是何種項目的選手,都應該要多多培養其他的第二專長,當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