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性平權的風氣如今逐漸深植在大家心中,但社會對於女性仍有許多的框架,對女性運動員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她們生產後,面對小孩和家庭帶來的壓力,必須放棄某部分的自己。台灣女足長期的主力前鋒和中場球員余秀菁如今也面臨這樣的抉擇,但她還想為自己的足球夢再「努力一下」。
有關心女足的球迷應該都有發現,這兩年的時間余秀菁消失了,在2018亞運後她就遭遇了膝蓋韌帶的大傷,去年四月動刀完後又懷孕,轉眼間她現在已經是七個月大嬰兒的母親,更已經長達兩年沒有實戰比賽和訓練。
從小在花蓮長大的余秀菁,很自然地在充滿運動氛圍的學校生活,「一開始只是覺得踢球可以到處去看,還可以出國到夏威夷這樣的地方比賽很棒,直到國三入選U16國家隊我才發現自己有天份,比較認真地投入,也從那時候開始把國家隊當成目標。」余秀菁說道。但這過程中的插曲是國二時她也走過叛逆期,當時愛玩的她曾經兩個月不練習,最後受不了與同儕的分隔,才站回足球場。
因為表現和天分實在太出色,余秀菁17歲就超齡進入國家隊,從那之前她就是中華隊固定班底,從剛進去比每個學姊都小十歲以上,到比學妹大了快十歲,從第一次上場在發抖、不知道在幹嘛,到最後習慣穿上這件榮耀的球衣,余秀菁慢慢肯定自己,也讓世界看到。
就讀臺灣師範大學時,就曾經受邀至日本測試,也有泰國的職業球隊找上余秀菁,但她考量當時學業未完成放棄,但沒想到這一錯過,機會就遲到了。直到2017年才挑戰中國聯賽,「以前沒有關係、人脈牽線,自己也對異地生活有點恐懼,但現在回想有點後悔太晚出去了,大學畢業就應該要去。」畢竟待在台灣,國內聯賽和國家隊的刺激都不夠,直到去了趟中國,她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有多競爭。
「每個人都在競爭上場機會,團隊練習外都會自主訓練,強度也夠,而且教練會分工,針對不同位置做專項訓練。」余秀菁說道。她還特別提到中國聯賽有所謂預備隊(類似二軍)的設置,所以在正規聯賽沒上場的球員,隔天就會再踢一場比賽,除了讓大家都有機會實戰,更是激起球員間的競爭心態。談到如今國內越來越多人想挑戰旅外,余秀菁也建議:「決心很重要,出去其實不難,但要堅持下去卻很難,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是挫折就放棄,到最後會發現,其實只是換個環境踢球,做的事情沒什麼不同。」
如今是新手媽媽的余秀菁,除了渾身散發母愛當然還是有著足球夢,「我還想回到場上,但現實是很難打破的,帶小孩之外我已經沒時間,長輩都還是覺得女生結婚生孩子後就是要專心家庭為主,所以之後可能就是踢興趣吧!」社會對「媽媽選手」的接受度還不夠,加上余秀菁是個自我要求高的選手,她無法接受自己在沒有恢復到應有的狀態時就上場,所以現階段她以回到木蘭聯賽為目標,國家隊就暫時不敢想。
台灣一直以來被譽為「足球沙漠」,讓人好奇余秀菁是如何堅持踢球到30歲?「自己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從小就是一上場我就可以很放鬆、自在,在那片草地上我可以不管其他事情。」就是這樣對足球的熱愛,余秀菁還想繼續走下去,也許現在走入家庭重心轉移、 也突然愛上爬山這項休閒活動,但她還是無法忘記足球,因為這就是她從9歲開始堅持的夢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