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朱家綺老師上一篇文章,分享了睡前儀式嗎?今天她進一步地跟你聊聊儀式感,介紹如何建立一套固定的儀式,等同用具體的行動提醒著身心,做好睡眠的準備。
儀式
何謂儀式感?就是讓你有自覺的過生活。不知你可曾注意過日曆上的節氣?古人依著大自然的節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調整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息,甚至飲食方式,也注重節日,該準備的食物或祭典都不會少,這是古人過生活的方式,因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他們來說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
然而,現代人工作型態多元,科技發達,發展的設備和裝置都在協助人們可以活得更不受時空環境限制。天氣冷了開暖氣,天氣熱了躲冷氣房,食材的種植和保存方式的改良,讓我們四季蔬果沒有限制和區別,因此,我們分不清春夏秋冬變化的那一刻,只知道好像變冷或變熱了,身體漸漸失去即時應變的機制。再加上過年過節的氣氛也漸漸淡了,少了習俗和儀式的溫度,人的情緒也跟著淡薄了。
看似可以突破限制的現代人,其實身心感受都在退化中,我們必須要把感覺找回來,讓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可以和大自然更貼近,而建立儀式感,就是讓自己對於每一天每一刻過得更有感覺,然後你的身體會知道,何時該起床、何時該吃飯、何時該休息、何時該睡覺。
村上春樹曾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
如何開始建立儀式感?跟著節氣過生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少月曆都有記載節氣,上網查詢也有非常多該節氣的說明,盡量不要待在有空調的空間,讓自己用身體去感受氣溫、濕度、陽光的變化,打開五感,觀察行道樹的變化、品嘗當季蔬果,也可以改變一下家中布置的顏色,讓自己清楚感覺到四季正在變化中,當你的身體開始對大自然有敏銳的感覺,就會清楚自己在甚麼時刻該做甚麼事,請順著身體的感覺走。例如,晚上家中的燈光不要開太亮,有間接照明是比較理想的,因為身體需要休息了,如果外在環境又是聲音又是光線,很容易造成干擾。
接著你可以再縮小範圍,設計自己一天的儀式感,有意識地度過每分每秒。先選出幾個重要的時段,像是起床、工作前或睡覺前,這個儀式的時間不一定要很長,也許是一杯咖啡、一首歌、幾個深呼吸,就可以是一個專屬於你的開工儀式,既然是儀式,就要養成習慣,一個行為固定執行,才會讓身心記住,完成這個儀式後,你就要開始工作了。
因為疫情在家工作的人多了,身邊不少人反應,以前還可以藉由空間的轉換而清楚區隔上下班,但是在家上班之後,好像變得更忙,甚至連下班時間都還在處理公事,這似乎也是有了智慧型手機發明後,大家共同面臨的現象—沒有界線,人際關係和工作生活都是。試著創造一些儀式吧!看似把生活複雜化的過程,卻能讓你清楚轉換時空,安穩地只做當下的事情,心情安穩了,身體也會安穩,生活作息自然也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