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嘉哲
撰寫/陳禹志、果明珠
每個運動員一定都有受傷經驗,就算是市民跑者也有,運動傷害後在心理上的最先是憤怒、憂鬱,覺得不能跑步、不能打球完蛋了,那我還能做什麼呢?我只能說:「人生要做的事情可多了!」LoveShoes.TW公益計畫就是其中之一。
常去田徑場看跑步就會知道,許多跑者的經濟狀況並不好,很多跑壞了、磨爛了的鞋子都還繼續穿,穿著爛鞋跑導致受傷,傷後只好花錢復健,復健花光錢更沒錢買鞋,傷好了但還是穿上破鞋跑,然後又受傷了,像是一個無限循環。所以大學時候我就很想做LoveShoes.TW公益計畫:向經濟能力比較好的業餘跑者募徵已經不需要的跑鞋,再把它整理修復過,轉贈給需要的跑者。
只是大學時我的能力與名氣還不夠,想歸想可是沒辦法執行,但是在復健的這段時間就不一樣了,經過了這麼多場國際賽事,我開始有了一些支持者,也比較有人願意相信我,把他們多餘的跑鞋交給我轉贈給需要的人,於是我開始了「LoveShoes.TW公益計畫」。
許多跑團的朋友跟善心民眾開始將他們不常穿的跑鞋拍照轉寄給我,我篩選收進來以後,自己清洗,一天洗個兩雙,一週洗兩天或更多,整理好了以後再交給全台當教練的好朋友們,請他們分配給需要的跑者。
跑步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跟NBA許多選手是街頭籃球打出來的一樣,只要一顆球就可以打進NBA,只要一雙鞋也就可以跑出奧運國手。所以許多家境不好的孩子會進田徑隊,有營養金又可以吃得好一點,訓練的時候還可以拿到衣服鞋子。
十個練長跑九個都是窮的,人家說運動要公平,但其實運動的起跑點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我也想過想去打高爾夫球,但曾雅妮家賣掉了三棟房子才養出曾雅妮,又有幾個人家裡可以賣掉三棟房子呢?所以「LoveShoes.TW跑鞋轉贈計畫」就是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從最基本的地方幫助所有想跑步、想跑好的跑者。有一雙跑鞋,就可以跑向世界。
二○一六年我的朋友創立了「台灣體育推廣協會」,在協會的支援下,LoveShoes.TW計畫擴展的更大,不只可以收鞋,若想要捐款也可以透過協會清楚的營運轉贈給需要的選手。許多不只想要捐跑鞋,想捐籃球鞋、拳擊運動需要的跑鞋的,也都可以轉交給協會,LoveShoes.TW不再因為我受制於長跑運動,而是將這份心,分到更遠大的世界角落。
除了LoveShoes.TW,二○一四年我還重啟了受傷前跟滿腔熱血的黃總裁計畫已久的TOSH(Taiwan’s Overseas Sports Helper)交流平台,用一顆熱血的心幫助想要出國但卻因為語言對行程、走出去感到害怕的選手,透過這個平台,我們無償幫助選手研究賽事、行程,揪團出國比賽去。
為什麼許多運動員害怕出去?主要就是因為語言,其實帶他們出去過以後,他們就不會害怕,TOSH交流平台就是在做這件事。例如我有個學弟第一、二次出國非常害怕,但到第三次的時候,就可以自己一個人帶十幾二十個人出去了。坐電車、買票、吃吉野家,哪一個不是用比的不能解決呢?也有人出去以後發現對語言很有興趣,自行再去進修,像是老鄧(鄧新詮)考到了日文N3檢定,也是開了一條新路。
LoveShoes.TW幫助了想要跑步但沒有資源的跑者、TOSH幫助了想要比賽但是不敢出國的選手。那什麼能幫助想要被更多人認識、更多人喜愛的跑步?我覺得只有運動文化才做得到。
我認為文化就是一群人的歷史,歷史存在並被記錄下來,才成為了文化,有了文化存在便能形成力量。競技跑步運動對我來說,在過去是沒有文化的,許多前輩教我們要謙虛、要低調,但是究竟要低調什麼卻總也沒有教個明白,我們低調成了沒有人認識的長跑選手,網路上想要查個歷史比賽紀錄就只有一堆堆、一條條數字跟文字。YouTube上那些高點閱率、痛苦跑到跌倒,再站起來繼續跑的外國選手比賽畫面,明明就每天都在田徑場上發生,但卻沒有人知道台灣也不勝枚舉。
因此,我希望把競技運動員文化擴展到全部民眾。大家沒辦法支持台灣運動員是因為不了解,不是不支持,是因為一般民眾根本不了解運動員表現、狀況或是文化,所以他們不知道要怎麼支持。因此,我希望運動可以成為一個可以輕易被搜尋、被看見、被了解的文化。
例如長跑運動,長跑的傳統是參加全國運動會、全國大專院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成為國手以後就以奧運、亞運、世錦賽為目標。但這些比賽是大眾比較少知道的,比較少知道就比較沒有人去看、沒人關心,場上也不會有支持群眾,網路上更少有討論。但其實運動員也是需要觀眾的,沒人看的比賽就只是跑,跑完拿了獎金就可以回家,對於賽事是沒有感情的,沒有感情也就不會有動力把這場比賽深刻的記在腦海裡,更也沒有動力將這場比賽視為特殊的紀錄,想推得更遠、創造更好的佳績。
二○一六下半年我成立了「真男人文創商行」,希望透過各種方式讓大家更認識長跑文化。
文化起跑,首先,我辦了攝影展。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在二○一○年我說過:「人人都有一分鐘。」為什麼總是會有運動員觀眾群太少的問題?為什麼總是會有人說,政府、企業總是在得牌後才錦上添花?在處處是網紅、人人可直播拍賣的年代,不論是正妹、刺青、嚼檳榔,還是裝萌、賣傻、趕羚羊,都能玩分享三千人送紅包?為什麼台灣的運動員還會被說沒有前(錢)途呢?為什麼運動員還被認為是弱勢呢?
我認為,因為我們還活在過去。
運動員,你/妳每天玩手機,觀察過國外選手如何經營自己的IG嗎?
運動員,你/妳真的願意將「運動員」視為一份職業嗎?
運動員,你/妳的智慧型手機每兩年換一次,但大腦更新了嗎?
運動員,你/妳活在安迪.沃荷所說的未來的現在嗎?
運動員,不要再怪爸媽不支持、不要再把責任推給政府、不要再只期望企業贊助卻什麼都不用回饋。運動員,本來就應該硬起來,因為你/妳就是運動產業裡的一份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永不放棄的跑者魂: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原文標題「不只是跑者——把夢想跑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