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練怎麼這麼愛操投手?這問題存在球界已久,從基層棒球到職棒,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著,到底教練該保護選手,還是選手該把自己練得更強壯?
這個話題可分兩個層面,如果以勝負取向,那就算教練再怎麼操投手,只要能贏就是好調度,就像富邦悍將總教練洪一中過去在桃猿隊的策略一直到上週中華職棒開季陳鴻文的使用,或是大專棒球聯賽開南大學王牌投手余謙,或12強賽的張奕,他們操得兇,但最終得到好的結果,這還會是問題嗎?
若要顧及保護選手生涯發展,過去台灣已經有太多被操壞的「玩具投手」,像是Lamigo時期的許銘倢、林家瑋、陳禹勳等,更多的是在高中、大學就被玩壞的投手,洪一中曾在2017年受訪時說過:「台灣在青棒過度保護投手,一旦有好投手就保護,不讓他投太多,反而限制他的成長,日韓球員都會讓好投手一直投,那是一種篩選,可以進到職棒代表他是最好的,若因投太多而受傷,代表身體素質不夠好。」
這樣的觀念,也是某些基層教練的帶兵哲學,畢竟在台灣就是勝負至上,學校校長要看球隊勝負,贊助廠商也看戰績,如果戰績不夠好,也會影響贊助學生棒球隊的意願,球隊的經費就會受影響,也難怪學校會給予球隊戰績的壓力。
在職棒,更是如此,老闆想贏球,教練為了保住飯碗,誰管你手好不好?球迷罵歸罵,但拿到總冠軍的那一刻,大家都會忘記投手群是怎麼被操的,直到隔年開季再來罵,因為他們就是有辦法拿冠軍。
日本的風格跟我們相似,反觀美國,也許國情不同,他們從小就是開放式教育,不強求課業和輸贏,讓學生自行發展,面對運動也是相同,這也是為什麼常看到學生從事多項運動,因為整個社會的態度就是讓學生自行選擇所愛、開心長大。
台灣的教練要在保護選手生涯發展和取得勝負之間平衡,因為從美國職棒例子來看,並沒有因為沒被操,手就比較容易受傷,我們的運動科學研究和教練觀念必須要跟上,畢竟,保護球員也是保護國家的棒球資源,這影響才是深遠,遠在球隊的勝負之上。
延伸閱讀
Lamigo時薪水連外教一半都不到 富邦歷史最高薪挖角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