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即將在7月12日至13日於臺北體育館登場,本屆賽事男子組男子組匯聚了國內大專柔道強校的頂尖選手,從-60公斤級至+100公斤級,各量級皆可見競爭激烈的對戰組合。
《動誌》特別邀請到目前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柔道隊教練的廖俊強老師,針對男子組重點選手們進行介紹與戰力分析,幫助大家快速認識這些柔道好手!
【-60公斤級】
許民煒(國體大,大三)
擅長左邊內腿技術,為今年大專盃冠軍,具備優異的比賽節奏掌控能力。然而過去曾遭遇左膝內側副韌帶撕裂與左手肘脫臼,需留意比賽中是否會受到舊傷影響。減重幅度約3至4公斤,體能與臨場穩定性將是觀察重點。
【-66公斤級】
鄭彥銘(國體大,碩三)
擁有成熟的戰術運用,內腿技術扎實,曾奪下全大運冠軍,比賽經驗豐富且無重大傷病紀錄。本次減重由69公斤降至66公斤,預期將以穩健姿態出戰。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大器晚成鄭彥銘差點當柔道逃兵 手足扶持展望再戰名古屋亞運
江英傑(國體大,大三)
以吊袖技術著稱,具有國際競賽經驗,曾於亞洲青年暨青少年柔道錦標賽青年組奪得第三量級第三名。雖然右腳外側半月板曾受傷,近期狀況穩定,減重幅度達5公斤,若狀態調整得宜將是爭冠熱門之一。
【-73公斤級】
鄭彥忠(文化大學,碩一)
以內腿見長,114年全大運冠軍得主。雖有左膝髕骨舊傷,但以其戰術靈活與比賽經驗,預期在中量級賽事中表現搶眼。此次減重從78公斤壓制至73公斤,需關注其耐力與爆發力調整狀況。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把握危機就是轉機的人生 鄭彥忠期許今年拚到最後帶家人吃晚餐
朱晉良(國體大,大三)
擅長過肩摔,曾獲全大運季軍。過去曾受肩膀傷勢困擾,若能保持身體健康,將成為黑馬選手之一。本次減重從76公斤下修,體態調整將影響比賽發揮。
【-81公斤級】
羅智億(臺體大,碩一)
專長過肩摔,為本屆賽會最受關注的中量級選手之一,曾拿下全大運冠軍。但長期飽受肩膀與腳踝傷勢影響,若身體狀況維持良好,奪冠呼聲極高。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視柔道為人生導師 羅智億期許自己更加全面將獎牌留在臺灣
張言誠(北市大,大三)
主打大外割,為全大運亞軍,實力堅強。雖有手腕舊傷,但整體穩定性佳,具備撼動奪冠局勢的潛力。減重幅度小(由82公斤調整至81公斤),預期能維持良好競技狀態。
【-90公斤級】
陳重源(臺體大,大三)
以內腿為主攻技術,過去在大專盃中獲得亞軍。曾有肩膀傷勢紀錄,本屆以93公斤減重出賽,若能保持健康與爆發力,將是90公斤級的有力競爭者。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平常心就是最強大的武器 陳重源目標挑戰頒獎台
【-100公斤級】
盧冠誌(士林高商)
目前為高中教練,年紀徧長卻擁有不容小覷的實力。擅長內腿,並曾在2019年東亞柔道錦標賽奪得銅牌。然而其曾歷經左手肘、左膝與跟腱傷勢,健康狀況將直接左右其表現。無需減重,體態完整。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以練習量打造堅強實力與自信 盧冠誌要摔到不能摔的那一天
張元武(國體大,大一)
技術風格偏向單臂過肩摔,具備良好柔道底蘊,曾在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奪得第三。雖然受傷紀錄多(小腿、手腕與膝蓋),但年輕氣盛與初生之犢的衝勁,讓他成為令人期待的新秀。
【+100公斤級】
陳冠亨(文化大學,大四)
主打內腿技術,並曾於2024年台北亞洲公開賽成人組第七量級獲得銅牌。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無重大傷病紀錄,加上減重壓力小,競技狀況相對穩定,是超重量級的奪牌熱門人選。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柔道場上的溫柔巨人 陳冠亨做好準備目標奪金
楊浩廷(國體大,大三)
技術多樣肌力强大見長,擅長掃腰與大外割,大專盃亞軍。雖然雙膝皆有傷勢史,但體型與力量兼備,若能克服舊傷帶來的不適,具備強大競爭力。
【觀戰重點】
本屆賽會雲集多位國內大專柔道強將,從青年新秀到賽場老將,選手們無論在技術或經歷上皆展現極高水準。然而整體觀察,各量級選手普遍面臨不同程度的傷勢或減重壓力,比賽當天的體能調整與臨場狀態將成為勝負關鍵。
其中如鄭彥銘、陳冠亨、羅智億、鄭彥忠等具備穩定戰績與無重大傷病者,將是各自量級中的奪牌熱門。
(文:中國文化大學柔道隊教練 廖俊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