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從職棒退役後,「老邦」馮勝賢歷經了兄弟象和義大犀牛的教練團歷練後,於2017年接下中華職棒秘書長任務,他走出了和其他棒球員不一樣的路,甚至拿到了碩士和博士學位,不停的學習過程是如何帶領他的呢?就讓動誌的訪問帶你來瞭解。
回首2007年退役,馮勝賢深深感受感受到職棒的現實,「連續八屆全明星、四屆金手套、最佳十人,退役的前一年我還覺得自己打出生涯最棒的球季,但最低潮的07年到來,媽媽罹患癌症、球團因戰力考量放棄我,當時真的很恐懼、無奈。」馮勝賢說道。還想繼續球員身分的老邦,甚至透露當時他透過王建民經紀人探詢到美國小聯盟和獨立聯盟打球的機會,但終究因家庭而放棄,即使現在馮勝賢仍說:「那是我選手生涯最遺憾的一段過程。」
回到球團二軍擔任教練,但馮勝賢並沒有帶著低落的情緒太久,而是選擇抬起頭做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歸零,不是只教他們我會的,而是去學習更多的東西,把它們融合再思考選手需要什麼?」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馮勝賢身體力行的去做,那時因為台灣有關的訓練教材和文獻少,所以他特地每天練完球從龍潭(兄弟象基地)到中壢的地球村去上語言課,只為了看一些日文的相關資料。「讓自己充實一點,如果人開始滿足,那就是退步的開始。學習能讓我內心比較安定,不學習反而讓我會恐慌,當然我也希望成為孩子的榜樣。」因為自己是早產兒,馮勝賢球員時期不被看好,但也因為如此他只有不斷的練習和往前進,退役後他也繼續保持如此的心態。
2020年六月馮勝賢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擁有職棒資歷的博士,考博士期間他連續四次落榜,直到2015才年考上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的博士班,這段為了一圓博士夢的路走了10年。馮勝賢說:「那時候為了出國口頭發表,我特地請了家教練英文,當秘書長去亞冠賽時每天五點起床背,真的緊張到不行,一度想跟教授說能不能延後一年,其實我只是害怕,教授反過來給我鼓勵,當我發表完那刻,比拿到總冠軍還興奮。」
這些學習的過程,和當秘書長四年的體悟,馮勝賢培養的不只是專業學理,更理解到許多在社會的做人與生存之道,「和人相處先多聽,卸下球員身分就要放下光環,人跟人相處都是經過不斷的接觸,一開始大家都會想看看你到底有多少能力,要是你真的有實力,別人慢慢就知道你有多少東西。」馮勝賢說道。
如今馮勝賢依然心心念念棒球圈的後輩,他也建議:「其實離開球場就是把當運動員的態度延續到社會上,有了態度才能激發潛能。人生不是只有在舞台上的那段時間,就像我許多博士班的同學,很多各個項目的全台灣第一,但他們還是放下身段去學習。當球員總是被安排的那個,但退役後就是自己要安排。」馮勝賢用自己的例子讓大家知道,不需要小看自己,用運動員熟悉的「更高、更快、更遠」口號去延伸,打開視野很客氣地去面對每個新事物,一樣可以走出自己一條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