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元)大學時跟著學長姊到公園首次嘗試攀岩後,李虹瑩即在那一步步往前、往上挪移的專注中,找到了此生的路,並成為台灣攀岩界仰望的高點,而她,將反手拉一下遲緩兒,要帶著這些孩子一起在攀岩中,找到人生往上的力量。
李虹瑩有著「攀岩界桂綸鎂」美稱,拿過全國年度總積分冠軍,在亞運、亞錦賽都有佳績,2018年囊括台灣先鋒賽、抱石賽、速度賽的女子冠軍選手,是名符其實的「台灣攀岩一姐」。而這一切的源頭,是大學時加入攀岩社,被學長姊引進門。
原本練跆拳道的李虹瑩進入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後,才知道有攀岩這項運動,第一次跟著去福和橋公園攀岩時,心裡還想:「應該很簡單吧,就像爬樹一樣,怎麼會算一項運動?」她小時候在家裡也爬牆壁,對自己的體能也滿有信心。
但李虹瑩承認,爬了第一次之後,就發現「真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面對10米高度有點緊張,李虹瑩牢記「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試著像爬樓梯一樣一步一步慢慢移動,直到登頂,手臂、手指已經僵硬。
「用盡力氣、小心翼翼地爬上去,那種感覺滿不錯,而且每一次都不一樣,有不同的石頭跟角度的變化,有很多不同動作要學習、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李虹瑩就此體會到攀岩的魅力,「就愛上了,我沒有預設這一條路,這就是一個緣分。」
17年來,李虹瑩征戰國內外賽事,最難忘是某次去韓國的戶外攀爬,那是一條對當時的她來說很具挑戰的路線,她花了很長的時間,有很多動作跟體力上的分配,再把這些動作連貫起來,然後一次不停留、不休息地完成路線。
「我到最後幾米已經完全沒有力氣了,想辦法找地方做緩和,然後再重新攀爬,來回幾次。」李虹瑩記得那一次的難、以及成功的感動:「最後在力氣完全耗盡時登頂,由上往下看的視野,不只是美麗的景色,還覺得自己做到了的滿足感。」
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可以貫徹到人生哲學上。李虹瑩說,攀爬過程中,明明很累、又遇到難關,還是要想辦法說服自己不要放棄,冷靜、規畫、突破。所以她在攀爬中總是不斷告訴自己:「我可以的,呼吸、冷靜。」
李虹瑩也發現,在她開始攀岩時,整體的社會資源與氣氛是不夠的,外界對攀岩的認知還是休閒活動,會質疑她為何要專注在比賽上,為什麼不「爬開心就好」。回憶起來,李虹瑩說:「當時沒有遇到可以一起訓練的夥伴,其實是比較孤單的。」
她甚至在2012年左右,因為欠缺環境條件,而起了放棄比賽的念頭,幸好在攀岩正式列入亞運與奧運項目後,來自公私部門的支援都增加,這三、四年的風氣已被帶起來。
李虹瑩記得自己在力竭之時仍慢慢地往上爬的感覺,她做得到,也想帶著別人一起攻頂,因此發起「緩緩小勇士」的計畫,想以自己的攀岩專業,帶著遲緩兒童一起向上提升。
大學修過特教課,李虹瑩指出,在攀爬的過程中,需要專注去感受身體、思考路線,可以練習肌肉的協調、身心的溝通、規畫路徑,此外,運動需要反覆練習,孩子還會學到如何面對恐懼、克服挫折,跟她一樣「不放棄」,並在成功後增加自信。這些都有助於遲緩兒童,若家長一起參與,更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她自己曾在攀岩場見過這樣的特殊兒童,三年間,一名國中生從開始會在岩場大吼大叫,到現在一來就會找教練表明要爬什麼,進步非常大。
李虹瑩說,已經有一些家長願意讓孩子來體驗攀岩,但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項運動是可以幫助遲緩孩子,所以她願意發起這樣的活動,這也是國內首見如此大規模地將攀岩與遲緩兒結合,屆時有專業的攀岩教練、也有專業的職能治療師進行評估。
「緩緩小勇士」計畫將結合各攀岩場,舉行夏、冬令營,由李虹瑩定期陪同訓練,並進行巡迴與直播講座,進一步擴大遲緩兒早療教育的效益,期待獲得更多企業支持與群眾募資,幫助更多遲緩兒成為自信的小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