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這麼多刀,老天該給我點甜頭了吧!」這是馬公狀元呂奇旻,在經歷了五次右膝手術後的繼續挑戰自己的想法,對外人來說這句話只是幾個字的描述,但呂奇旻用了七年去體會。
從一個在澎湖離島長大,HBL都沒打過的高中生,呂奇旻用震撼教育形容當初剛進到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的狀況:「光是練習強度就差太多,我高中186公分在澎湖最高,要打中鋒,突然要轉成後衛……」進到台體大的第一天,他就在回宿舍時哭了,心想怎麼差這麼多。但呂奇旻沒有被打垮,他反而利用大一沒球打的時間,找田徑隊同學練體能,詢問學長投籃和運球的練習技巧。
不過當時籃球並沒有在呂奇旻的生涯規劃中,「完全沒想過要打SBL,我高中的目標就是想考進台體,然後修教育學程當老師,」他說道。直到大學最後一年,呂奇旻和蔣淯安帶隊奪下UBA冠軍,慢慢的媒體光環和球迷關注才出現,呂奇旻這才開始思考這條路的可能性。
那一年之間,他經歷了大學冠軍、SBL狀元、新人王和當選中華隊國手,從默默無聞到變成球星,呂奇旻描述:「光環來得太快,關注和贊助商都來了,心裡真的有點膨脹,甚至回到澎湖被當成『澎湖之光』,但傷病接著就來了。」沒有停止的比賽,讓呂奇旻膝蓋嚴重積水,「其實菜鳥球季就有不舒服,但那時候對傷病和和身體不瞭解,覺得只是疲勞,」終於在打完武漢亞洲盃時,已經有許多動作無法做了,他看了醫生後決定開刀,偏偏時間點來得不對,「那時候沒概念,很後悔只看了一個醫生就決定動刀,而且開完刀接著去當兵,復健過程完全沒做好,回到球隊又繼續比賽。」
不對的時間,做了不對的決定,讓呂奇旻的膝蓋傷就像進入無限的黑洞,他不後悔當初選擇繼續出賽,但這幾年的過程,他經歷的黑暗讓人無法想像。「打了好幾百針吧!動了五次刀,那兩年經歷了人生從低到高,又到低,家人都問說還要走這條路嗎?」呂奇旻說道。7年的SBL生涯,他有3到4年都在復健中度過,但樂觀的個性是他走下去的本錢,「告訴自己哀也沒有用,也常常跟膝蓋講話,和家人講電話都要以善意的謊言帶過。例如我去做治療,都會跟他們說我在家休息一整天,不敢跟他們說我又打針了。」
呂奇旻現在除了球員身分,還考取北市大研究所培養一點本錢之外,他也希望離開球場後可以回澎湖做點事、陪家人,但對於未來還沒有很明確的想法。對呂奇旻來說,再次回到球場,除了證明自己,他更想用自己的例子讓大家知道傷病並不可怕,只是需要有勇氣克服它,本來上個賽季和璞園合約結束後,他就有離開球場的打算,「但想說在璞園又動了大刀,花這麼多時間很不服氣,為這口氣拚拚看。」於是呂奇旻季後和台啤簽下兩年合約。
最後我問他還有什麼想說的嗎?「加油啊!只能加油了。」這幾個字從他口中說出,很沉重但好像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我只想說,呂奇旻已經用這七年時間,讓人尊敬他,剩下的生涯能做到什麼並不足以衡量他。加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