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許多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紛紛將自己的肖像換成尚未登陸的示意圖樣,大聯盟官網原本五彩繽紛的球員照片也都被替換成了沒有樣貌的「空白大頭照」,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原來,這是相隔26年的大聯盟封館!在封館期間,球團不得使用球員的照片、肖像,甚至連周邊產品都必須停止販賣。因此才出現這樣荒謬的一幕。相信封館對於球團、球員、以及球迷都是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因為不僅僅休賽期間最有趣也最有討論度的自由市場必須停擺,若這樣的情況遷延日久,甚至會影響春訓、以及開季的賽事規劃。今天我們就從包含成因、對球員的影響、以及過往封館的歷史三大項目帶大家一探究竟!
為什麼要封館
大聯盟看似特別,但其實和你我工作的制度差距不大。球員們就是勞工,而球團就是球員們的老闆。雙方對於包含自由球員市場、薪資條件等等門檻會有一份數年不等的勞資協議。而2017-2021的條款已於2021年12月1日正式到期。然而,雙方並無法在新的協議上取得共識,因此大聯盟老闆們只能投票選擇封館、並停止一切自由市場、周邊販賣等商業行為。若在時程內無法達成協議,球員不需參加球隊原訂的行程,包含春訓、開季。甚至能到國外參加獨立聯盟,甚至他國的職棒賽事也都是可以的。
造成此次談不攏的最大主因有兩個:
其一是球團和球員對於2017-2021版的勞資協議結束後,同時失效的一項「日落條款」產生歧見。這項條款是關於球團奢侈稅的規定,且明定於2017-2021的勞資協議結束後同時失效。對於奢侈稅設置與否、比例大小雙方似乎還沒有得到一個解答,因此決定封館進行協商。
第二項內容則是資方希望維持過往聯盟架構、限制球員薪資;球員方則是希望能夠改變架構,將球員薪資水準再往上提,這也是造成上述「日落條款」談不攏的主因之一。
對雙方的影響
封館對於勞方的球員來說,無疑是影響較大的一方。球團雖然失去大量的門票收入、空轉養護球場的成本。然而,球員卻是更直接地被「留職停薪」。不同於在球場外都具有大量財力和可觀事業收入的球團老闆,合約中的薪水是絕大多數球員唯一的收入來源。在封館期間內,球員不能簽約、升降大小聯盟、被交易。雖然球員工會會提供40人名單上的球員無息貸款、健康保險,甚至微薄的財力支援,但這些薪水遠遠不及上場打球時能夠拿到的鉅款。因此,若本次封館期間一旦拉得越長,越有可能在包含中華職棒在內的國際職業聯盟看見「現役MLB層級」的球員「打工」。
回歸正題,除了領不到薪水以外,球員的簽約停擺,勢必也會影響球員後續的生涯規劃,無疑球員受到的衝擊是比球團老闆更大的。因此,資方多半認為勞方不敢也不願意走入封館、罷工一途,所以會提出部分偏向勞方得利的條款,迫使球員在不想要失去收入來源的情況下硬吞,而這正是上一次1994年聯盟停擺的起因。
聯盟停擺歷史
「封館」和「罷工」雖然都是造成聯盟停擺的局面,對於看球的我們而言差距不大。然而,這兩項內容卻有些不同。這次的「封館」是由聯盟和球團發起的停擺事件,而上一次1994年聯盟停擺,則是球員「罷工」的後果。
時間回到1994年的8月12日,大聯盟球團的收益出現了下滑,導致資方在收益緊縮的情況下想要限制球員的薪資上限。球員們面對這樣「不平等條約」自然不願就範。而當時的美國參議院又否決了大聯盟的反托拉斯法案,可說是公開挺資方的表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代表勞方的球員們並不打算得過且過,直接採取「罷工」手段。與球團堅壁清野展開抗爭。這場抗爭持續了232天,是美國職業運動史上最長的罷工事件,也是大聯盟百年歷史來唯一一次沒有世界大賽(即總冠軍戰)的球季。球迷、各界的不滿聲浪響徹雲霄,嚴重程度甚至讓當時的美國柯林頓總統(Bill Clinton)親自出面,要求雙方盡快達成協議。最終,資方同意撤銷薪資上限,並搭配種種配套措施保障球員的權益才讓這齣少了世界大賽的歹戲順利落幕。
相信所有關注棒球的球迷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畢竟不只是球賽,包含現在停擺的自由市場、國際球員簽約都是球迷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在疫情的日子底下,少了這些內容會使生活變得有些枯燥乏味。然而,若往好處去想,或許我們有機會在台灣看見本來這輩子都不會踏上台灣土地的大聯盟級明星球員來台獻技!勞資雙方對於未來有歧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縱然無法觀賽讓生活少了一點趣味,但無謂的謾罵並不能改變什麼。身為球迷的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且期待一切盡快落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