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棲運動員這個詞在台灣並不常見,但在美國的教育體制下卻相當常見,在高中前鼓勵學生多嘗試,所以時常看到美國學生從事多種運動項目的情況,直到大學才專項發展。在台灣更多的例子是當運動員在某個項目發展不下去,才開始重新接觸另一項運動,今天動誌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有類似經驗的選手,讓大家知道他們面對的情況,及如何在兩項運動中順利銜接。
「泰雅飛鷹」連德安(籃球→無舵雪橇)
連德安在青少年時期,師出籃球名校金華國中,一度可以說是JHBL的球星,但國二時卻因膝蓋受傷而中斷籃球之路,後來因緣際會參加雪橇選手徵選並成功選上,眼看就要中斷的運動員生涯,闢出另一條路。幸運的是連德安那時候年紀還輕,雪橇運動讓他重新產生興趣與熱情,而且還踏上更高的運動舞台,登上冬季奧運看到更大的世界。
其實當初受傷時,連德安的腦中並沒有轉項目的想法,而且即便到現在他也認為如果不受傷,還是想繼續打籃球,但命運無法掌控,好險兩項運動都相當要求反應速度,所以連德安相對更容易上手,他談到:「籃球屬於開放型運動,需要運動員根據場上千變萬化的瞬間去應變。久而久之,訓練反應的時間縮短,反應能力提高幫助我在接觸雪橇運動時更快適應高速的變化。」
跳水精靈賴昱燕(體操→跳水)
賴昱燕大學前是競技體操選手,成績卻始終達不到頂尖,最後連考取大學的資格都沒有,報考二十間大學都沒有被錄取,最後順利考上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系後,她毅然決然離開這項琢磨13年的運動,當時的她甚至覺得自己不適合競技體育,是被競技體育拋棄的人,大家都知道要在這種心態下、時間點轉項目是很有難度的。
後來因為大學班導經問了一句:「昱燕,你想不想比全運會!這次不是體操,是跳水!」看似玩笑的一段話,卻改變她之後的日子。賴昱燕提到:「一開始自己也非常疑惑,原來臺灣有人在練跳水這個項目,會去練跳水的想法其實很單純,只是想要圓一個身為運動員的一個夢想,那就是『參加臺灣最大型的比賽—全運會。』」 對賴昱燕來說,體操跟跳水在空翻的感覺上、訓練上有很多類似的部份,讓她在剛踏入跳水運動時,因為對空翻感覺的優勢,能快速適應一些基本入水動作。
賴昱燕不曾後悔做這樣的決定,她反而很開心當機會來臨時,沒有因為過去不好的經驗而放棄去挑戰,再給自己一次圓夢的機會,現在的她非常感謝那13年體操帶給她的回憶和能力,因為接受自己,才能突破自己,展望未來。
阿美族「獵豹」楊尉廷(棒球→田徑)
國小打棒球的楊尉廷,剛好那時候台灣職棒發展正是低谷,國中在曾是田徑國手的舅舅建議下,轉練缺人的田徑隊,沒想到轉練田徑後有了異想不到的好成績。但對他來說,要重新練習一項運動,不只單單要有熱忱,也需要完全不同的身體能量跟協調性,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去熟悉。
當然現在看到職棒的發展,楊尉廷還是會想,當初幹嘛不打棒球就好了?但其實楊尉廷根本不需要這種想法,因為以他在跨欄的成績,絕對可以說是練田徑的奇材。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三位斜槓選手是否會想和歐美學生一樣同時練兩個項目,連德安表示:「其實不會,比起個人項目,我更喜歡與大家一起為同一個目標努力,喜歡團隊的熱鬧氣氛。」賴昱燕則說:「如果可以的話,同時練兩個項目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不過因為兩個項目都屬於技術性項目,我想我會專攻跳水,副項競技體操作為輔助,說不定這樣會有更不錯的發展成果。」而楊尉廷的看法也不同,他表示:「我的個性是要嘛很專精的去練,要嘛都不要碰,不要練。」
可見其實不同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會對不同人產生不同影響,但這三位運動員的確透過不同的嘗試,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最後也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角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