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是2023年,但台灣社會普遍還存在著對於運動選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刻板印象。但這些年其實有許多「文武雙全」運動員出現,不管是之前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台大醫科劉人豪打進SBL的故事;亦或是中華職棒去年選秀會以第7指名被味全龍選上的首位台大學生藍翊誠,他們都證明了「讀書」、「運動」是可以同時並存的。而今天故事的主角要繼續顛覆你過往的刻板印象,他就是擁有眾多運動經歷,從體育班一路考到台大醫學系的潘宥廷。
1998年出生的潘宥廷,最開始接觸運動是在幼稚園中班,有一天放學他看到有人在溜直排輪,因此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便跟媽媽說他想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班時期他就參加隊裡舉辦的小比賽,還獲得不錯的成績,而得獎的成就感也成為潘宥廷想要繼續練下去的動力。
因為他的教練也有在指導滑冰,所以潘宥廷國小時是「滑輪跟滑冰」同時進行的。不過由於台灣合格的溜冰場只有台北小巨蛋,當時住在台中的他大多是利用星期五晚上10點左右的時間,由教練帶隊驅車北上練凌晨時段,除了價格較便宜之外,也不會有人擠人的問題。
國小時期的潘宥廷不僅學滑輪跟溜冰,也因為爸爸一直有在打桌球的關係,他也跟著去上桌球課。升上國中後,他進入爸爸任教的學校就讀,雖然潘爸爸是數學老師,卻也十分支持兒子多運動,認為若是進入體育班,除了一般學科,還有更多接觸到運動的機會,再加上潘宥廷自己也想持續練下去,所以最終他進入了體育班,不過在運動和課業要同時兼顧下,讓他選擇了場地較方便的桌球為專項。
在國中打桌球的時光中,讓潘宥廷最難忘的比賽大多跟團體賽有關,因為當時他都是擔任第5點,不是成為「英雄」就是變成「狗熊」。國二他與隊友一起拚市中運的前3名,爭取前進全中運的門票,在關鍵戰役打到第5點輪到潘宥廷,而對手又是一名「削球好手」,很少碰過這種打法的的他,雖然無法回擊出什麼漂亮的好球,但潘宥廷會想辦法不要輸,那場比賽大戰了五局還打到Deuce,最終他贏下了比賽成為帶領球隊進軍全中運的關鍵人物。
從小就接觸各種運動的潘宥廷,其實在國一以前心裡仍有成為運動選手的夢想,不管是滑冰或是桌球,但礙於現實層面的考量,包含時間上的配合以及實力差距,都讓他知道說自己可能無法成為專業選手,不過這並沒有打消他對這些運動的喜愛,反而因為知道自己技不如人,會想要更努力訓練,在比賽中有好的發揮。
升上高中後,潘宥廷進入台中一中,即使高中課業更加繁重,潘宥廷依然加入校隊繼續打桌球,並一路就練到了高三。在學業方面潘宥廷從小到大成績一直都能維持在班上前5,原本進入高中前他還擔心會不會是因為自己過去念的學校並不是在市中心,所以成績才能夠比較突出,加上那時聽到許多同學都是已經提前上完課程內容,讓他一開始很緊張,但或許是個性使然,不管是運動或是學業,就算是有差距他也會想要努力追上別人的腳步,反而能成為他進步的動力,而這也讓最終拚上了全台第一志願的台大醫學系。
大學之後,潘宥廷除了參加醫學系的桌球隊之外,他還加入台大田徑校隊專攻中長距離的項目。因為從小練滑冰和滑輪,讓他打下很好的體力基礎,而且其實不管是什麼運動,體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過去在練桌球的時候,他會打完球再去操場跑3000公尺,有一種執念讓他想要把自己的體能練得一天比一天更好。國高中就學期間,他也都會參加學校裡大大小小的田徑比賽,潘宥廷表示自己十分享受跑步後很喘、肌肉很酸這種「快要死掉的感覺」。
從滑輪、桌球、到田徑,大學時期潘宥廷更加專注於練習跑步,除了對田徑的熱愛,這項運動也是相對桌球訓練以及時間上更方便的運動。儘管醫學系有念不完的書,潘宥廷也一定會留時間運動,因為對他來說運動以及課業是同樣重要的,跑步已經變成他的日常,並不需要刻意安排規劃,所以他反而會減少自己的其他社交活動,這樣的平衡一直維持到大四的時候都還能兼顧。
大四的潘宥廷原本預計在2021年5月要比全大運的一般組(俗稱乙組),由於新冠肺炎大爆發升三級警戒,在準備出發比賽的前一天被迫取消,雖然後來延期到10月,讓他從大四變成大五,不過好在這段期間他仍有維持訓練,雖然還是有受到一些影響,但後來在全大運一般組3000公尺障礙賽取得大學後最好的第4名成績。
開始進醫院實習後,潘宥廷能夠擠出來的運動時間實在是少之又少,未來若是當上醫生的話就更不用說肯定只會越來越忙,但他當然希望自己可以持續維持運動這方面的愛好。而潘宥廷認為自己的優勢就是從小練就的體能,所以未來在醫院選科他可能會選擇需要長時間久站開刀的外科。相信他也能將在運動場上的恆心與毅力,結合自己的專業去面對未來所有挑戰,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