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一點、多練一點。」、「妳如果瘦一些會跳的更好。」、「妳如果瘦下來會更好看。」這樣的話,在跳高女將Priscilla Frederick-Loomis 31年的人生中不斷出現。這些看似善意的關心與叮嚀,對她而言卻如同針刺一般,在過去的日子為她帶來無盡的焦慮。
來自安地卡與巴布達的女將Priscilla Frederick-Loomis,曾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登場。但不為人知的是,她一開始練體育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喜歡體育,而是單純想要出名。
16歲那年,抱著星夢的她,參與了模特兒公司的徵選。然而,擁有180公分超模身材的她,最終卻被經紀公司以「太胖」為由拒於門外。從此她從自卑感中衍伸出進食障礙。每吃一口食物,內心的壓力便困擾著她。
被模特兒公司拒絕的她,後來決定踏入田徑訓練,Priscilla希望自己有機會用她的體育天賦帶來的名氣進入演藝圈。以為踏入代表「健康」的體育界,能讓自己對於身材的焦慮減少。然而,進入體育圈以後,壓力不僅沒有減輕,更讓追求完美的她陷入痛苦。
跳高的選手比起模特兒,身高更高、體重更輕。「當我練了跳高,我才發現,每個選手都比我高15公分、瘦10公斤。我幾乎是場上最矮、最胖的選手。於是我告訴自己,吃少一點就能好看一點、跳高一點。」這樣的心態,讓Priscilla經常陷入營養不足的情況。在高強度訓練下,她進食的食物卻只有一點點、並且都是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食物。這樣的進食習慣讓她有時候忍不住吃零食。但吃完零食後內心的罪惡感讓她隔天進食的食物更少。就這樣惡性循環。
「許多教練會對選手的身材設立一個標準。頂尖的選手多高、多重。他們用那套標準套用在每個選手身上。一個運動員身材「應該」要是什麼樣子的觀念,深植在人們心中。」Priscilla的教練Richard Fisher說道。「但很多時候,這些標準與觀念並不是正確的。是,也許在一項運動中,有特定的身高、體重,是完美符合這項運動所需的要求。但那些人是「億中選一」的人物。這套標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
「有隊友在2015年室內田徑錦標賽的時候和我說我胖、在三年後的大英國協運動會中,我拿下第五名。結束後我去酒吧慶祝。這時有一個人走過來和我說:我有在電視上看到妳,我覺得妳再瘦一點會跳更好。」談到自己所面對的閒言閒語時,Priscilla說道。這些無意間釋放的訊息讓她不斷地感到自卑。即使已時過境遷這麼多年,Priscilla仍舊牢牢的記著,可見這些無心的言論,對於她脆弱的心理狀態造成多麽大的影響。
幸好,在教練和身邊營養師的幫助下。Priscilla逐漸放下了內心的壓力。漸漸的調適自己的飲食習慣,也學會了面對突如其來的閒言閒語。「我必須學著愛自己!」Priscilla說道。「沒有任何一種形式的身材應該被定義為運動員「該有」的身材。」、「根據奧會規則,所有運動員,不論國籍、性別、性向、種族、膚色、身材,都應該被尊重。不應該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受到任何形式言語的騷擾。」、「所有人、所有運動員都不應該被社會的框架限制,不應該有任何人需要改變自己來達成「美」這件事。」
根據Priscilla Frederick-Loomis的經驗分享,運動員不僅在場上的壓力巨大。在場下也要被許多人放大檢視。必定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包含Simone Biles、Michael Phelps等名將也曾公開表示過運動場上的壓力引起了自身的心理問題。只能說運動員在場上的精彩演出,背後的付出和承受的壓力,絕對是人們難以想像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