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台灣籃球最受矚目的消息就是幾位畢業的UBA球員,決定加盟ABL的寶島夢想家和富邦勇士,捨棄了SBL的機會,讓人更加擔心台灣最高籃球聯賽的前景,低迷到了連球員自己都不相信。
或許現在探討這個有點晚了,畢竟多年來SBL選秀流於半形式,但既然已經準備朝第18季邁進,選秀就是不可或缺,一個聯賽的長久發展,完善的選秀制度肯定是必須的,不僅能讓各隊實力能此消彼長,更是讓教練透過觀察和研究大專選手的實力挖掘不被看見的人才,當然這一切還是得建立在完整的聯盟薪資制度上。
攤開SBL選秀歷史,從2007年舉辦至今,共有162人在選秀會上被球團挑走,而現在仍待在聯盟的不超過30位。更細一點來看,也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部份球團留不住人,因為SBL規定選秀後至少要在原球隊待滿兩年才可獲得自由球員資格,所以查了一下2013年到2017年(兩年前)的球員,共有66位新人,但現在只有14位還留在原球隊,球員大部分都選擇在合約到期後前往曾經培養自己的球隊(營養金)或是建教合作的球團。
這種情況其中又以台銀和金酒等最明顯,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球團投入的預算較少,給不起優渥薪資,而且球員往往為了還人情或是該球團教練對自己更熟悉等原因而離開,等於選秀會某些層面來說是流於形式,無法達到實力平衡的目的。
可以解決方法是在新人合約到期後,限定第二份合約薪資成長的幅度並提供原球團可簽下較優渥薪水的權利,當然前提還是要保障球員的基本薪資,這樣不僅能避免球團開出超過市場的行情挖人,也讓後半段的球隊能有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