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華職棒的球迷,對《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也許不陌生,從航運系畢業,史丹利的理想目標是成為機場從業人員,結果參加運動傳播營隊後,發現自己對體育很有熱情,於是決定從寫文章開始嘗試,一年後,他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專心往體育圈發展,也開設了YouTube頻道。
從小就喜歡看運動比賽的史丹利曾夢想當體育主播,成為YouTuber後,其實也像是以另一個形式圓了夢,他特別購買線上課程學習如何剪片,在做中學、也在留言中求進步,史丹利一頭栽進這個圈子,原本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嘗試,現在已經累積了快2萬人的追蹤,觀眾給的回饋和影片成效讓他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做到」,興趣跟工作可以結合也是一種幸福。
史丹利早就想過這不會是一條好走的路,瞬息萬變的網路時代,讓YouTuber工作隨時都有失敗的可能,如果有一部影片的成效不好,他會警覺地擔心是不是要被環境淘汰,有些人會跟他說:「結果不重要,過程比較重要」,但史丹利說,結果非常重要!沒有觀看次數就不會有觀眾認識你,那麼你想要表達、呈現的東西就沒有機會被接收到。
簡單來說,平常安慰人的話對YouTuber來說就是一點用都沒有,YouTuber的得失心要很重,因為這份工作「必須出頭」,有人說社群留言不要碰,因為酸民文化總是令人畏懼,可是史丹利卻很愛看留言,只要能夠推廣影片他都很感謝,從大家的反應中也能抓到觀眾喜歡的口味。
史丹利喜歡查資料時顛覆自己原本的想法,這感覺同時也會發生在觀眾身上,讓他的影片多了一層意義,不過有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矛盾,身為自媒體,他更可以介紹比較具爭議性、討論度的事情,媒體工作等於是在撰寫歷史,史丹利也想將中華職棒的大小事都記錄起來,但當他在闡述一些事件,即使都是陳述事實,也還是會懷疑自己有沒有可能變成加害者,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把尺。
身為自媒體,可以有色彩、可以有溫度,大家都知道史丹利是統一球迷,這也讓他有更多跟其他球迷互動的機會,看到留言希望他採訪哪位球員、知道有這麼多人願意看他的報導,讓史丹利發現自己開始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這也增加了他工作的動力、產生另一層感動。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很多小朋友的夢想都是當YouTuber,自由工作者最棒的一件事就是「自由」,但同時也須要有強大的自制力,史丹利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要不被更大的媒體或是頻道輾壓過去,就要讓觀眾看到決心,他希望大家對他的認識不只是YouTuber,也是一位記者和專欄作家,24歲的夢想還在持續壯大,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是史丹利喜歡運動的堅持,也是和自己的約定。
延伸閱讀:
台灣運動產業視覺的先驅 職棒視覺都出自他們
方昶詠轉行當Youtuber 還有哪些運動員也是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