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在今年臺北亞州柔道公開賽後,2025臺北亞洲青少年暨青年杯柔道賽7月15日至16日將接棒在臺北體育館火熱開賽,本賽第2日為青年組賽事,我國代表隊有39名男女青年好手參賽,《動誌》特別邀請到目前任教於國立體育大學柔道隊的蔡明諺教練,針對青年組重點選手們進行戰力分析,讓大家在比賽開始前,可以對這些潛力新星有初步認識!
【男子-60kg】
今年上半年度菁英排名賽在此量級獲得前三名的選手皆有參賽,分別是賴旻洋、簡士楷、潘建璋,三位摔法相似,皆屬於快節奏的選手,也都擅長過肩摔,實力不相上下。其中菁英賽第一名就讀清華大學的賴旻洋曾是亞青少國手,2023摘下亞洲青少年錦標賽銅牌,當年也在東亞青年運動會奪金,特別的是他會利用課餘時間回母校楊梅高中自主增強訓練內容,是名相當有企圖心的選手。
【男子-66kg】
曾是亞青國手的趙令翔今年升大二,去年在2024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摘銅,身材精壯且力量大,同樣就讀清華大學的他也會抽空回楊梅高中加強訓練,有極高自律性。今年畢業於壽山高中的陳宥恩,身材較為高挑,平時有空就會前往國體練習,因此訓練強度比一般高中生高,程度已能與大學生抗衡。

其他值得關注的選手還有去年在香港亞洲青年盃摘銀的吳瑋釩,以及目前就讀國立體大的游國豪,高中時因肩膀受傷開刀休息一年,在今年的菁英排名賽獲得第四名,盼在青年盃展現潛能。
【男子-73kg】
身高已達180公分以上的林育丞,手腳較長,教練形容他是歐洲型的選手,有著特殊的摔法與抓握方式,像是會朝對手的近身做攻擊;來自北市大的羅俊亮,則是屬於聰明摔柔道的選手,善於利用戰術、觀察對手狀態,進而掌握攻擊優勢。
【男子-81kg】
竹圍高中張恩翊為臺灣、奈及利亞混血兒,去年也有選上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國手,表現令人驚豔。張恩翊從青少年轉變到青年階段進步幅度大、力量明顯提升,利用先天優勢輔助他的技術,讓他在場上有更好發揮。
【男子-90kg】
國立體大的魏世鑫表現穩定;而同校的另一位選手林禹昕,則必須更加掌控比賽過程的節奏與流暢度。
【男子-100kg】
邱柏憲身材高壯,力量比其他選手來的大,而另一位選手陳彥豪,雖身高不高,卻是位節奏快、靈活度高的重量級選手;余冠呈2024香港亞洲青年盃代表台灣拿下第5名,表現皆值得期待。

【男子+100kg】
陳星任是高壯型的選手,相較其他重量級選手更有優勢,得意技是大內割接內腿,在比賽中常用這招讓對手摔倒,觀眾可以進場欣賞他展現他的拿手技術。
【女子-48kg】
楊秀英、宋鄭羽含都是即將升大一的大學新鮮人,實力在伯仲之間,楊秀英成熟度高,在比賽中會很冷靜的思考該怎麼摔,也曾選上亞青少國手;宋鄭羽含則是身材瘦高型,各有優勢。
【女子-52kg】
沈奕熙去年在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奪金,今年教練期待她能留意練習中強調的重點,補足以往的缺點,在比賽中呈現更好的內容;黃安婕去年在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收下銅牌,是位充滿爆發力的選手,拿手技是內腿、掃腰,可能在對手不留神時就出招致勝。

【女子-57kg】
劉子芸去年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與林宇涵在銅牌戰交手,最終由劉子芸摘銅,今年青年杯有望再次交手,林宇涵也為此賽積極備戰,每天基本練習後會自主加強鍛練,林宇涵得意技為過肩摔,而劉子芸的得意技是大外割,兩人力量相當,將是觀眾可以期待的組別。

【女子-63kg】
來自屏東枋寮高中的鄔孝琪,今年在菁英排名賽拿下第一名、全中運銀牌,表現值得期待。
【女子-70kg】
柯驊芳在去年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奪銅,身材嬌小,但也因此非常靈活,比賽風格輕快,今年青年盃有望再拿獎牌。

【女子-78kg】
曾選上亞青與亞青少國手的張又文,力量強大、身材有優勢,在此量級可說是佼佼者。

【女子+78kg】
蘇品慈去年首次出戰臺北亞洲公開賽就摘銅,雖然身材不高,但實力仍不容小覷;以及去年在全中運摘金的許詩妤,都是看點之一。

【觀賽重點】
綜觀本屆參賽名單,每一間學校都有幾位選手特別出眾,整體實力也有提升,蔡明諺教練樂見多間學校的柔道運動蓬勃發展,也能讓小選手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並促進良性競爭。
有些選手是第一次參加國際賽,蔡明諺教練鼓勵選手不要畏懼對手、也不要妄自菲薄,做好平時練習的,相信大家都能有好的收穫,且今年柔道規則有調整,所以比賽中的臨場反應更為重要,隨時都有機會掌握到關鍵時刻而勝出,加上國內多位選手實力相當,也還有國外選手需要留意,賽事過程難以預料,也讓這場青年盃更加精彩可期。
(內文口述/國立體育大學蔡明諺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