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攀岩場牆上五顏六色的岩塊,到底要怎麼開始爬?
再走近一點,其實不難發現牆上會有「難度分級表」的公告,它包含了館內路線標示方法與難易程度,而每家岩館分類的方式有所不同。岩館會為牆上的路線定義標準,路線則是出自於「定線員」的巧思,他們負責把關路線品質與制定難易度,讓攀爬者找到適合自己練習的路線。
級數量表
等級是用來傳達路線難度的數字,依據不同攀登方式分為上攀與抱石兩種量化的指標來描述難易程度。台灣在上攀的分級通常使用YDS(Yosemite Dec¬i¬mal Sys¬tem)量表,而抱石則普遍使用美國VERMIN量表。
路線如何分級?
經常在岩館會聽到有人說這是比較硬的V5或軟V7類似的談論,代表著每個人對級數的感受度不同,有可能來自於身高、臂長、指力、柔軟度等條件差異。目前級數的制定沒有一個標準公式,雖然使用的級數量表一樣,但可能因為不同岩館、地區或定線員對等級的定義會不盡相同,仍是非常主觀的判斷。
一般室內岩館會由定線員來決定路線級數,有些攀岩館會有攀爬者回饋機制共同決定。而在戶外的是路線是固定不變,通常是以首攀者給予級數或多數完攀者達成共識訂定級數,若有落石讓點變大或變小就可能會影響級數。
如何選擇路線?
不管你是第一次體驗攀岩或是多年的老手,都建議從這間岩館最簡單的路線開始暖身再遞增難度。以上攀來說級數5.6可以想像是爬垂直梯子的難度,通常到岩場上攀體驗會有5.7開始的路線適合第一次攀爬的人,也有人可以第一次就挑戰到5.10A以上,不管你是哪種身型的人可以找到適合你的解法與路線,這就是攀岩迷人的魅力所在,目前世界最難的上攀路線級數為5.15C。
而抱石難度分級則從VB(Basic/Begin)開始,接著從V0, V1…到目前世界最難級數V16。一般商業岩館會因應客群來定制路線級數分配,比方說,五年前台灣岩館鮮少有V6以上的路線,現在全體攀登能力水準提升可以攀爬以上級數的人數增加,自然攀岩館也會設置更多較高級數的路線。
總而言之,設定級數的目地是讓攀爬者找到合適自己的路線,級數愈高的路線相對要求的技術與力量愈高,若沒有做好前段的基礎動作與肌力堆疊,即使短時間內可以攀爬到V4以上,也很容易遇到撞牆期甚至是運動傷害。尤其現今攀爬型態充斥著動態跳躍,過度的擺盪沒有控制好身體以及相對的肌力和關節穩定性,發生拉傷的機率就會更高。
練習方法
在攀岩運動中,講求高效的身體運用,了解自己身體的能力和精確的使用才能爬得更好、更強。每個級數有不同型態的路線,每種型態的路線都要練習,盡可能去嘗試不同牆面角度、岩點類型、各式型態的路線,多元化的動作發展,能避免集中使用局部肌肉導致身體失衡。
建議平時除了純粹挑戰新的路線以外,可以加入基礎動作練習時間。選擇低於自身極限能力下的路線,在同一條路線反覆攀爬中調整動作,感受動作間細微的差別,開啟身體更多的感知與調整身體的能力。不單單是只是爬過、爬完就好,專注動作品質、學習正確運動模式、建構良善的肌肉記憶,能幫助提升運動表現以及降低運動傷害,讓我們健康快樂的享受攀爬樂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