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北亞洲柔道公開賽即將在7月12日至13日於臺北體育館登場,本屆我國代表隊有35名男女好手參賽,《動誌》特別邀請到目前任教於台北市立大學柔道隊的王沁芳教練,針對成年女子組重點選手們進行戰力分析,幫助大家快速認識這些柔道好手!
【女子-48kg/-52kg】
近年快速成長的「沈家姊妹」-48kg沈奕君及-52kg沈奕熙,從小接受爸爸-屏東枋寮高中柔道隊教練-沈家成的重點培養,在日本移地訓練、參與歐洲巡迴賽的過程中,累積豐富的國際賽經驗。姊妹倆的攻擊心態都很積極,搶手節奏快、攻防敏銳度很好,能夠快速適應國際賽場。其中,沈奕熙特別擅長寢技的連絡,加上較不會怯場的個性,是可以在實戰中穩定發揮練習成果的類型。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想跟妹妹一起拿冠軍 沈奕君為了變強不設限自我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從柔道中找到人生的自信! 沈奕熙用苦練克服緊張盼在國際賽發光

【女子-57kg】
-57kg楊宇潔的身體控制力很好,得意技是大外割、大內割,關節技也很擅長,優於很多女子選手。

【女子-63kg】
北市大-63kg陳瑜潔,目前還在成長進步階段,不過去年首度參加成年組國際賽就獲得銀牌,是一位非常有爆發力且動作多元的選手,並累積國際賽經驗,相信可以有不錯的表現。
【女子-70kg】
身高158公分的黃偲瑜,主要得意技是過肩摔,儘管在該量級中身材較吃虧,但她對於比賽有強烈企圖心,去年也獲得銀牌佳績。不過近期因為膝傷,還在慢慢調整動作型態中,期待能以好狀態投入今年賽事。
廖宇蓉是一位很有天賦、身體素質很好的選手,對於柔道攻防觀念和戰術理解能力是該量級中數一數二的。走過去年國際賽連敗低潮,經歷的磨練才有今年在塔什干大滿貫奪銅,自2022年轉量級後終於有所收穫,被視為本屆金牌候補選手。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既然選擇要走就好好走完 黃偲瑜練柔道證明自己不是省油的燈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柔道賦予廖宇蓉第二人生 走過低谷後站上大滿貫頒獎台

【女子-78kg】
許王淑卉從青少年時期就是常勝軍,也曾奪得亞青少冠軍,搶手控制觀念非常好,當時就很擅長掌握比賽、裁判和對手的節奏,有非常多國際賽歷練。得意技是右邊的內腿,必殺技是左邊小內割(右邊抓握法攻左邊接小內割),在國際賽場上會以高低動作搭配、聲東擊西的技法獲勝。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從一隻娃娃開始的夢想 許王淑卉18年的柔道路邁向亞奧運持續綻放
【女子+78kg】
擁有八年韓國訓練經歷的張齡方,生涯兩次克服重大腳傷、堅持柔道路的故事非常激勵人心,目前也正以參戰2026名古屋亞運為目標努力。得意技是右邊的大內割,該量級中年紀較長,也在韓國長時間接受訓練,對於韓國選手的抓握法是非常熟悉且能應對,有望衛冕金牌。
推薦閱讀:【動誌專訪】八年留韓無懼挑戰 歐妮張齡方渡過兩次韌帶斷裂持續美麗柔道人生

【觀賽重點】
近年國內有越來越多選手積極挑戰國際舞台,王沁芳教練建議選手,如果想要在國際賽場上獲勝並走得長遠,「掌握資訊和情報是很重要的。」現代科技發達,資訊取得容易,選手要有認知和自我要求,一定要去觀看國際賽中自己所屬量級的比賽,瞭解國際趨勢、吸收資訊,也才能知道教練設定這些訓練內容的意義,並將這些資訊運用在日常練習中,進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搶手的節奏和技術準確性,王沁分教練認為,台灣選手的技術其實已經優於很多歐洲選手,除了身體素質還需要強化外,能夠積極進攻、學習如何控制裁判和對手,才能掌握比賽節奏和優勢。